前日,电动小汽车租赁专项业务审核结果公布,全市共366家企业通过审批。本月28日,这些企业将会参与第8期摇号,争抢4000个汽车租赁电动小汽车增量指标。业内人士认为,电动车租赁目前尚未有完全成熟的运营模式,这些企业如何后续发力才是真正的考验。
传统租赁公司抢滩电动车租赁领域
前日公布的电动小汽车租赁专项业务审核结果显示,全市共377家企业申请指标,其中11家因为“企业核准经营范围内不包含汽车租赁业务”被审批为“不通过”,剩下366家企业审核通过。
有消息人士对南都记者透露,审核通过的366家企业,大多为传统汽车租赁公司:或者只有小部分电动车租赁业务,或者此前只负责燃油车租赁业务。
传统租赁公司抢滩电动车租赁领域,这本可以一方面促进其自身转型,另一方面促进本市电动车的推广,以政策带动市场。但也有业内人士表示了担忧,“此次除了纯电动小汽车,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小汽车也包括在内,这可能不排除有些企业会只买插电式混动动力车型,而作为行车时长较长的租赁企业,用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大多会选择燃油模式,这样对环保及电动车的推广没有太大意义。”
一般来说,插电式混动车型有两套驱动系统,一套是电力驱动,一套是燃油驱动,但由于目前充电桩等配套设施并不完善,插电式混动车型也经常出现“用油多于用电”的情况。此前有车主对记者反馈,虽然购买了某品牌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由于跟物业公司沟通不畅,家里充电桩迟迟未安装,买车两个月一直只用燃油模式,“觉得更亏。”
也有乐观人士表示,无论如何,这次政策已开突破口,对电动车推广“都是一件好事”。有业内人士呼吁,应给纯电动车租赁企业更多名额。
运营模式才是真正考验
这366家租赁企业即使能顺利获得指标,后续如何运营,也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道难题。目前,电动车租赁企业主要采取分时租赁的模式。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10个城市为推广新能源车大举试水这种模式,像北京,先后有庞大集团、北汽、富士康等公司开展新能源车分时租赁业务,上海有上汽和一嗨等公司也正在尝试此业务。在业内人士看来,如果光靠分时租赁业务,可能难以维持高昂的运营成本。
据全国乘联会发布的消息,上海目前正在试点的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模式,每分钟租车费为0.5元,根据测算,每辆车每天租6小时以上才能不亏损,但目前平均每天每辆车的租借时间还不到1小时。
“现在大多数分时租赁业务可能还处在亏钱的状态,汽车行业本是一个负资产的东西,再加上电动车需要更多配套设施的支持,运营成本更高。”深圳金钱潮电动汽车租赁有限公司执行总裁邱宇轩指出,租赁企业面临两难处境,“如果为了提高企业收入,租赁收费标准定得太高,普通民众不会接受,定价低又只能赔钱,所以必须找到好的运营模式才能持续发展。”
目前金钱潮的定价标准是第一个小时20元,以后每延长1小时增加6元、这样的价格定位让其自今年年中正式上线以来收获了几百名会员,邱宇轩称,后续还将努力在今年内新增车辆至1500台,将业务范围扩大。不过这些租赁收入不是该公司的盈利点。
作为深圳地区真正意义上的电动车分时租赁企业,目前金钱潮在开拓除了分时租赁之外的各种盈利渠道。除了之前尝试的“微商城”(即在金钱潮app中开卖各类小商品,以此促进消费,并与大型商场合作,推出一系列消费卡)之外,现在该公司也加入充电桩业务。 本版采写:南都记者 张洁瑶
如果为了提高企业收入,租赁收费标准定得太高,普通民众不会接受,定价低又只能赔钱,所以必须找到好的运营模式才能持续发展。
——— 深圳金钱潮电动汽车租赁有限公司执行总裁邱宇轩
延伸阅读
电动车租赁发展需资金及配套支持
“掌握终端就是掌握人民币,没有充电配套的支持,电动车租赁很难发展。”邱宇轩透露,一方面公司自身参与制造充电桩可减少成本;另一方面,这些新一代智能充电桩在设计上会充分考虑其商业价值。比如充电桩上可能有一个LED显示屏,用于发布广告等。同时充电桩上会设置WiF i热点,方便用户使用。在实用性上,这些充电桩主要运用交流电慢充,一般充电时长为4小时。这些充电桩既为公司本身的电动车服务,也对公众开放,收取充电费用。“我们希望这样一步一步探讨电动车租赁企业的运营模式,实现可持续性地发展。”
在完全成熟的运营模式诞生前,这些尝试被认为是创新且可贵的。日前,有其他传统租赁公司负责人对南都记者透露,虽然其公司目前在北京上海等地都开展了电动车分时租赁业务,由于具体运营模式尚未找到,目前还不考虑在深圳开展此业务。即使此次政策优惠中,该公司也申请了指标,但他表示“不会大规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