椐工信部官网上周发布的信息,今年1月份,我国合共生产了1.61万辆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144%。其中,纯电动乘用车生产7952辆,同比增长3倍;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生产4887辆,同比增长115%;纯电动商用车生产2422辆,同比增长80%;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生产834辆,同比下降4%。
与2015年1月份相比,今年1月份新能源车的产量增长了144%,瞬间看上去很多人一定会认为,上个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表现应该是可圈可点,怎么样说都算是“开年红”了吧。但事实上在2016年中国车市开门红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却是一点都笑不出来。
假如将时间再向前移到2015年12月,同样是来自工信部官网发布的信息显示,2015年12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9.98万辆,同比增长3倍。其中,纯电动乘用车生产2.57万辆,同比增长114%;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生产1.05万辆,同比增长2倍;纯电动商用车生产5.78万辆,同比增长6倍;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生产5725辆,同比增长51%。
从以上两组数字我们可以看得出,与去年12月相比,今年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实际上却是下降超过了83%。按这种情形发展下去,估计过多一两个月,极有可能还会打回原形。新能源汽车产量瞬间就来了一个断崖式下坠——硬着陆,相信真相只有一个,这就是受到近一两个月以来持续发酵的新能源汽车骗补事件的影响。为此,政府有关管理部门也已经明确表示,接下来将会对相关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为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进而惠及全人类的身体健康,近几年来政府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只不过,以电动车为主力的新能源汽车,却像一个不争气的“阿斗”,不论政府有关管理部门如何鼓励,假如只是将催谷的力度停留在精神层面,终端市场(特别是私人购车市场)的反应连水花影子都难以看到。最后只能动用到真金白银式的补贴,并且在多管齐下的政策措施下,201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终于有了很大的起色。
从工信部近期发布的信息来看,可以很好地印证这一点。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37.90万辆,同比增长4倍。其中,纯电动乘用车生产14.28万辆,同比增长3倍;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生产6.36万辆,同比增长3倍;纯电动商用车生产14.79万辆,同比增长8倍;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生产2.46万辆,同比增长79%。
去年新能源汽车产量高增长率的背后,当然离不开政策性高补贴这一个“大功臣”。但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既然有补贴而且还是高补贴,就一定会有不法的商家钻空子——骗补。只不过,疑似成规模的骗补行为,却可以在新能源汽车销售环节中出现,其深层次起因就很有必要引起汽车产业的高度重视。假如新能源汽车对消费者有足够的吸引力,打开门做生意的厂家、商家卖新能源汽车都能赚到钱,胆敢铤而走险违法骗补的行为会“成行成市”吗?
回头看一下目前的新能源汽车领域,特别是针对私人用车的乘用车市场,始终让人觉得就好像还没煮熟的饭,每一个环节还是差那么“半口气”。车价并不便宜,充电不方便,维修点不普及,电池续航能力大大缩水(特别是在冬天的北方地区)等等。局面虽然就是如此不怎么样了,但一方面政策还是迫使厂家必须大干快上新能源车项目,另一方面消费市场却对相关车型的兴趣又不大。在两难之下,部分厂家商家不搞一些小动作——骗补,或许这日子就没法过下去了。
因此,要使到新能源汽车得以良性发展,归根到底还是要提升相关产品的市场生存力。依目前的情形来看,新能源汽车还是要回头补一下各门“功课”,让产品本身真正被消费市场接受。不然的话,不论政策性金钱补贴(优惠)是否存在,新能源汽车始终都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在商业市场上经不起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