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在微信朋友圈发布关于新能源车的新闻,总有好友询问政策补贴额度、后期养护费用、充电桩的安装等细节问题。从今年开始,新能源车赢得了更加广泛而深入的关注。
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发布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统计显示,5月新能源汽车生产3770辆,同比增长98.32%。以超越行业平均增速9倍的速度加速快跑,新能源汽车正在成为中国汽车行业增长的新引擎,或许也将成为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蓝海。
具体来看,全国5月份共生产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1014辆,同比增长567.11%,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539辆,同比减少4.26%;生产纯电动乘用车1851辆,同比增长176.68%,纯电动商用车366辆,同比减少29.21%。这表明,私人拥有新能源车已经成为新趋势。
这一切,或许要归功于国家的限购政策,越来越多城市上牌的艰辛,给新能源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截至目前,全国已经有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杭州、贵阳共6座城市高挂“限牌令”,让更多的人开始将目光投向无需摇号即可上牌的新能源车。
从企业层面来看,比亚迪占据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绝对份额。在5月销量中,比亚迪秦月销量首次破千达1008辆,创上市以来新高,1-5月累计销售4302辆。而E6销售253辆,1-5月累计销售1134辆。两者总量相比4月增长7.6%。这也意味着,比亚迪两款新能源汽车5月销量总和为1261辆,占全国新能源汽车生产总量的33.4%。这也一举超过了前两年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北汽乘用车以及江淮汽车。新能源时代的到来,以电池技术引以为傲的比亚迪占据着令人嫉妒的先机。
为了实现新能源汽车战略目标,车企也正加速投放新产品。6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第58批),共有29款车型入选。在这个市场上,除了目前风头正劲的比亚迪秦,尚有荣威E50、北汽E150、江淮和悦iEV等已经参与搏杀的竞争者。而即将在下半年正式投放市场的启辰晨风(日产聆风的国产版本),将于9月上市的比亚迪与戴姆勒的合资企业所生产的腾势电动车等重磅车型,预示着新能源车“大战”一触即发。与之前各家企业的独立作战相比,“把蛋糕做大”是新能源车迎来爆发式发展的必经之路。
而关于普通消费者最关注的充电桩问题,近期关于国外同行特斯拉的一条新闻值得注意。据报道,特斯拉与银泰集团在6月宣布正式合作,启动目标地充电项目。作为首批与特斯拉签订“目的地充电”项目战略合作协议的集团公司,银泰集团将在北京、杭州等全国多地银泰商业地产项目、银泰百货各门店中铺设超过40个特斯拉专用充电车位。这或许能给尚在摸索中的国内新能源车企带来启发和灵感。目前新能源车发展的最大障碍是家中没有固定停车位,无处安装充电桩。想象一下,在未来,当你开着你的电动车去上班或购物,在写字楼或商场停车的数小时后,你的爱车将“满电复活”。如果这样的情景能够成为现实,新能源车或将能“飞入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