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可谓国内新能源公交首个吃螃蟹者,电动大巴也成为了这个移民城市的新名片。
截至2013年底,深圳市累计推广各类新能源汽车6363辆,投放量居全球首位。其中,公交行业推广新能源汽车3900辆(新能源公交车3050辆,纯电动出租车850辆),占全市公交、出租车总数的12.6%。
巨额的投入收到了很好的节能减排效果。据了解,一辆比亚迪的纯电动大巴K9每年可比汽油大巴节约使用成本23万元。深圳巴士集团董事长李永生表示,目前深圳市新能源汽车实际的行驶达到了5亿公里,节油3万多吨,相当种了180万棵树。
深圳市交委透露,未来将继续拓宽新能源公共交通路线,力争到2015年,深圳市推广新能源公交车7000辆,占公交车辆总数的50%以上。
据记者了解,深圳公交市场的3家企业巴士集团、东部公交和西部公汽,新能源车在旧车更换中的占比也逐步提高。西部公交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今年以来西部公交的多条路线已换上了比亚迪的纯电动车。
深圳新能源公交推广热火朝天,但在推广的过程中,电池使用寿命短、设计不合理等问题也亟待解决。
家住深圳福田口岸的何小姐表示:“每天搭公车也可以少吸点尾气,相比以前的燃油车安静很多。但有的电动车座位太少,车内的布局也有点压抑,几个巨大的电池箱把车内包得严严实实,车窗又太高,感觉不舒服。”看来,优化新能源公交车设计,提高舒适度是客车厂商需解决的问题。
而提高新能源公交车的使用寿命则显得迫在眉睫。记者在采访时发现,由于某企业生产的新能源公交车频频出现质量问题,该企业的标志为“龙”,公交车司机便把其生产的新能源客车借以讽刺为“虫车”,并根据纯电动或混合动力的不同称为“电虫”和“混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