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车司机一个月收入有1万元,还不用跑夜班!”这是出现在北京一个新能源出租车公司的例子……随着汽车限牌的城市越来越多,新能源车特别是纯电动车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但受限于社会充电配套设施、用车习惯等因素的影响,纯电动车的推广仍然进展缓慢。近日,记者了解到,作为最早成为限牌城市之一的北京,如今在纯电动车推广的路上越走越远,首先在出租车、公交及公车改革的试点上,给出了许多具有示范意义的成功例子。
政策催热新能源车
作为一个汽车限牌城市,在紧俏的机动车牌号资源中,北京大幅度向新能源汽车倾斜,实行新能源汽车单独摇号,2015年的牌照配额从2014年的2万个增加至3万个。在财政补贴方面,北京按照与国家1:1的比例给予发放。就使用环节消费者最为关心的充电问题,北京市政府制定了充电设施建设规划,明确充电服务费上限,并牵头建设布局公用充电设施,形成五环内五公里充电圈。同时,推出纯电动车不限行、减免停车费等相关优待政策,解决纯电动车主后顾之忧,刺激新能源汽车的推广。
自6月1日起,北京正式实施纯电动小客车不受尾号限行政策。北汽新能源汽车相关人士表示,受此利好政策影响,北京市申请购买新能源汽车指标摇号者数量将出现急剧增加,京城再次掀起自去年9月份免购置税以来的第二波新能源汽车抢购热潮。
率先推广新能源公交
不过,尽管政策体系已经比较完善,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私人纯电动车的推广相对来说仍然是比较困难。那么新能源车的推广应该如何走出第一步?对此,北京市首先把路子瞄准了出租车、公交车等公共出行领域。
“我们现在的司机每个月平均收入超过万元,主要是因为纯电动车的成本低。”北京顺义骏马客运公司的负责人朴总告诉记者,他们纯电动出租车司机每天只上白天班,中午休息顺便充电,晚上不跑。“份子钱有明文规定,一个月4千元左右,相对于汽车出租车司机来说,他们的收入更有保证。”据朴总介绍,目前他们首批共有纯电动出租车200辆,均为北汽新能源的E150EV,今年还将增加300辆EV200。“收费标准为起步价3公里以内10元,超过3公里每公里收取2元。”由于收费不高,因此投入运营后情况良好。
目前,北京市政府发布的《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其目的是在公共交通领域重点引导、鼓励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推广,其中包括新能源出租车以及社区接驳车的持续布局。2014年底,北汽新能源携手银建出租汽车公司,将500辆EV200纯电动新能源汽车作为出租车正式投放北京城区运营,2015年,北汽新能源将向出租车领域继续投放1000-2000台纯电动车。
此外,在政策支持下,北汽新能源推出了纯电动微公交车,应用在大型社区与城市交通枢纽之间的居民接驳。也就是说,郊区市民在出了地铁站回家时,不用再冒着危险坐黑摩、黑三轮车等交通工具,而可以选择更为安全的纯电动公交车,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难题。而作为微公交的运营者,由于纯电动车的运营成本更低,因此在盈利方面也能得到保证。
分时租赁解决车改问题
在公务车改革后,如何解决公务出行问题?作为解决办法之一,科技部、工信部等部委与北汽新能源合作,正在尝试新能源电动汽车分时租赁业务。记者在科技部看到,目前首批已投入10余辆纯电动汽车,并且充电桩已经安装好,每台车对应一台充电桩。用车时,用车人只需要通过分时租赁系统进行预约,在手机端上也可以,马上就能拿到车钥匙。而收费则按照用车人用的具体时长来计算。目前,公务用车即将正式开通,私人用车已经在使用当中,运行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