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当特斯拉CEO艾隆·穆斯克将Model S车型钥匙隆重交付给首批中国用户时,另一群“中国首批”车主坐不住了。虽然都交付了25万元定金,并“被承诺”成为特斯拉在华首批车主,后面30多位消费者不能享受首批中国车主的“荣耀”,已成事实。
近日,这些特斯拉准车主集体向该公司提出抗议,并向法院递交律师函进行维权。他们之中,不乏有人去年8月就支付了定金,并在车库准备好了充电桩。
显然,这本应是一桩好事,如今却演变成特斯拉在中国的信任危机。那么,除了穆斯克所述的“生产运输时间长”,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客户与特斯拉反目?
笔者认为,这一方面源于特斯拉的傲慢,另一方面,则是它因傲慢而产生的偏见。
自从去年进入中国,特斯拉并不缺少新闻和绯闻,旗下高管拜访地方政府或相关公司,甚至能够影响后者在资本市场的走势。这个规模甚小、年产销仅两万辆,尚且不能判断其产品品质和性能的公司,逐渐在中国走上了神坛,反客为主成为新能源车概念的代名词。
也正因为如此,作为一家生产、销售汽车的公司,特斯拉在华应该诚信经营,按照客户需要满足其需求。然而,特斯拉似乎忘了这些,其中国销售主管高侠,面对此前已经交付定金、应成为首批车主的客户“淡定”地表示:“(他们订单的)真实状态可能就是没有生产。”看起来,他全然不顾客户感受。
除了某些已被神化的品牌,一个刚入华的汽车品牌如果这样对待消费者,想必会过得不太舒心。如此看来,特斯拉确实在浮躁的中国社会中滋生了傲慢的习气。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部分珠海、呼和浩特和昆明的车主,“中国首批”的承诺被改为“xx省首批”。对此,特斯拉方面的解释是,目前该公司只能满足北京、上海这两个城市的售后服务。
然而,在北京上海交付钥匙的车主中,不乏一些科技互联网行业公司的CEO或创办者,作为公众人士,他们不一定全都排在这30名准车主之前。因此,带有偏见甚至有些势利的做法,虽然让特斯拉赚足了眼球,却让其他车主心中添堵,砸了口碑。
其实,冷静下来仔细观察,便不难发现,特斯拉并非具有多么先进的技术,而是抓住了互联网思维的整合趋势,以及瞄准了富人群体对社会责任和新事物的好奇心。在美国本土,特斯拉用户经过深度体验后,认为该车远未达到完美,实际耗电量比其内置电表显示的要多,小细节可靠性差,所谓的创新性设计并不实用而且危及驾驶安全。更重要的是,该车在短短几个月接连发生5次燃烧事件,大规模量产的前景令人担忧。
在欧洲,特斯拉则因无人问津被迫降价。而在中国,虽然人们对特斯拉大加追捧,但有人详细算过一笔账:特斯拉每天拉着半吨多重的电池跑在路上,平均每公里耗电约为0.18度;美国用核电,特斯拉每公里碳排放大概是122g,是环保节能车型;但中国主用煤电,碳排放约为175g/公里,传统汽油车大概是150~160g。,特斯拉居然比汽油车的碳排放还高。
换个角度考虑,新能源汽车只有普及才对环境保护有意义。特斯拉虽有较长续驶里程,但牺牲了经济性。其入门车型在中国售卖的“成本价”:73.4万元,即便受到某地政府补贴,亦远非常人所能企及。更何况,这种高价、豪华电动车是否应受到中国政府补贴也值得三思而后行。不过,随着中国消费者和政府对于电动车发展归于理性,显然在华沾染上“傲慢与偏见”态度的特斯拉,已极可能葬送其在华发展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