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私人消费市场爆发式增长,比亚迪、北汽、江淮、上汽乘用车等主流新能源整车企业都面临“有订单没车”的窘境,新能源汽车放开限购后,短期内车源紧张的局面将更严重。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整车企业产能不足。由于前几年新能源汽车市场迟迟没有启动,所以整车企业并没有做好大量供应新车的准备,多数企业仅有一条生产线处于生产状态,当市场“井喷”,需求量急剧上升,就出现严重的产能不足现象。如上汽虽然提升了新能源汽车的产能,但荣威新一代550Plug-in产能至今仍未跟上销量的增长,这就给竞争对手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今年,多家整车企业募集巨额资金,投产新能源项目。
另一方面则受制于动力电池产能不足。由于市场需求激增,虽然电池厂满负荷运转,但依然供不应求,动力电池供应不足已成为制约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的瓶颈,比亚迪、北汽、江淮等销量较高的新能源车企都面临相同的情况。虽然目前不少企业新的生产线将在未来几年内陆续投产,但由于动力电池生产周期比较长,从原材料选择到成品出厂测试,都需要一定时间,随着限购放开,销量上升,只怕“远水解不了近渴”。
在自主品牌饱受产能之困的同时,跨国公司却已做好充分准备。在新能源技术储备上,他们早已具备较为完善的技术方案,“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如今,终于盼来了政策的“东风”,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向外资品牌敞开大门,跨国公司纷纷加快布局中国市场的步伐,加紧引进各类新能源车型,未来将对自主品牌造成很大冲击。
而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持续看涨,自主零部件企业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目前国内企业在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三电”(电池、电驱与电控)领域,与跨国公司还有很大差距,不少企业通过购买专利的方式进行生产。本土产业链配套的缺位、核心技术的缺失,为外资企业“攻城掠地”提供了机会。以动力电池为例,新能源汽车销量较高的自主品牌车企中,除了比亚迪自主生产电池,北汽新能源与韩国合资生产电池以外,大部分企业选择采购电池生产商供应的电池,由于产品品质、性能等原因,跨国供应商成为首选。一旦外资企业新能源汽车产品大量进入中国市场,跨国供应商将拥有更多的市场机会。
如今,在国家各项政策的推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前景看好,自主品牌切莫因产能准备不足、相关产业链配套不到位以及核心技术缺失,错失市场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