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恒通电动客车厂,一辆新能源客车正在进行快速充电。
重庆市已初步掌握整车集成、动力电池系统开发、电机系统及控制等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取得相关专利超过150项。截至10月底,已累计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3105辆,覆盖32个区县,提前完成了2013-2015年推广应用3000辆新能源汽车的目标……11月9日,市科委发布消息称,我市新能源汽车研发和推广应用已开始驶入“快车道”。
初步形成“2+2+1+20”新能源汽车生产体系
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发展的未来主流趋势。据了解,我市现已初步形成由长安汽车、力帆汽车两家乘用车企业,恒通客车、重庆五洲龙两家客车企业,重庆瑞驰一家专用车企业以及近20家零部件企业组成的“2+2+1+20”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体系。
同时,我市还拥有汽车噪声振动和安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车辆/生物碰撞安全重庆市重点实验室等40余个研发平台,构成了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体系。
“今年以来,我们启动了电动汽车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主题专项,整合了40亿元的资金,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研发,推动我市电动企业全产业链的技术应用升级。”市科委相关负责人说,总体来看,我市已初步掌握了整车集成、动力电池系统开发、电机系统及控制等关键技术,具备了新能源汽车系统设计、仿真分析、试验评价、集成匹配等核心能力,水平与全国基本同步。
该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我市已有长安逸动纯电动轿车、力帆汽车620纯电动乘用车、瑞驰EC35纯电动物流车等50余个新能源汽车车型进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取得相关专利超过150项,8项成果获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奖。
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占1/4
按照《重庆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方案(2013-2015年)》(以下简称《方案》),2013年至2015年,我市计划推广应用3000辆新能源汽车,为此市财政将拿出2.67亿元给予补贴。
据统计,截至今年10月底,我市已累计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达到3105辆,提前完成了《方案》提出的目标,其中私人购买的数量约占1/4。目前,对于推广应用的新能源汽车,市级财政补贴资金已达2.3亿元。
市科委负责人介绍,相比2009年至2012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第一阶段,2013年至2015年第二阶段呈现出推广应用的速度更快、车型更多、覆盖范围更广、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商业模式更丰富、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增强等特点。
“第一阶段我们主要在主城9区进行推广,第二阶段已经覆盖到32个区县,而且推广应用的领域也从最初的公交领域拓展到通勤、快递、私人等多个领域。”该负责人表示。
为了便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我市还加大了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目前,全市已建成综合充电站4座、充换电站1座、小型充电站8座、交流充电桩255个和充换电设施运营监控管理系统。
“除了电力公司的积极支持外,我市还引入了社会资本。”他举例说,比如青岛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与沙坪坝区政府达成初步协议,在我市开展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分时租赁、云平台运营等业务,计划3年内投资30亿元在渝打造主城1公里充电圈,兴建新能源汽车体验馆等。目前,青岛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已经启动了基础设施建设,在建快充桩450个、慢充桩850个,今后新能源汽车充电将更加方便。
在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商业模式上,我市也有很多创新,已经从最初的政府摊派发展到如今的分时租赁、融资租赁、整车租赁、私人购买等多种模式,用户认可度逐步提高。特别是我市新能源公交车“快速充电、定线运输”模式,目前已经推广到全国21个城市。
2020年我市将新增新能源汽车50余款
“总体来看,我市新能源汽车研发和推广应用已迈过瓶颈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呈现出有量更有质的态势。”市科委该负责人称,更重要的是,通过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这一推手,我市汽车产业实现快速发展。
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市还将加大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力度,力争经过两三年时间,在电控系统、热管理、电池系统等关键技术上取得更大突破。“根据企业发布的研发战略,至2020年,我市将推出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新车型50余款。也就是说,今后在重庆乃至全国的大街小巷,都会有大量‘重庆造’新能源汽车在路上跑。”
同时,我市还将继续鼓励和支持企业在商业模式上创新。该负责人透露,比如在充电设施建设方面,我市正在积极对接相关企业,随着更多社会资本的进入,未来将更好地满足我市新能源汽车的充换电需求。目前,相关部门也正在制定全市充电设施分布图,方便用户今后查找就近的充电设施。
“未来几年将是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商业模式创新的爆发阶段。”他说。
据透露,今后,我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将从政府推动转向政府和市场推动“两条腿”走路。根据财政部发布的《关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我市也正在研究下一步补贴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又快又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