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车落座,一键点火,设定目的地,之后的事全都交给爱车完成。
这种“未来范儿”十足的驾车方式,将在两个月后,由长安汽车率先在国内真实呈现——今年4月,一辆由长安睿骋改装的无人驾驶汽车,将从重庆出发,沿高速公路驶向北京,参加当月底在那里举行的北京国际车展。
长安汽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谭本宏介绍,无人驾驶集自动控制、人工智能、视觉计算等众多前沿技术于一体,是业界公认的未来汽车主流。目前,英、美、德、日等汽车发达国家均有相关研发项目,其中谷歌、特斯拉和宝马的无人驾驶汽车已经上路实测。
“以无人驾驶为目标的汽车智能化技术研发应用,将是继外观设计之后,长安汽车又一件决胜未来的法宝。”谭本宏说。
智能驾驶+智能互联 2025年实现汽车全自动驾驶
无人驾驶汽车可有效降低安全事故、交通拥堵和油耗,开发相关技术与汽车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作为中国品牌汽车领军企业,以自主研发为立身之本的长安汽车,自然不会缺席这场全球技术竞逐。
据了解,目前长安汽车已完成智能化Ⅰ、Ⅱ级技术,其中如0-150公里时速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等技术,预计今年底推出,将应用于部分长安品牌量产车型。
谭本宏透露,长安汽车智能化项目的推进,将分为智能驾驶和智能互联两大板块:
智能驾驶方面,作为国内唯一加入美国智能汽车联盟“MTC联盟”的车企,长安汽车将充分利用MTC联盟,在美国密歇根州的基地,对最新研发成果进行测试,并拟在美国硅谷建立分支机构,借助当地雄厚的研发资源加强攻关力度;
智能互联方面,长安汽车将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一线互联网企业的跨界合作,推进自身的“互联网+”进程。目前,长安已就最新地图车机与阿里系的高德展开技术合作,并正与国内互联网巨头中的一到两家进行合作洽谈。
“我们的计划,是搭建6个平台、掌握5项核心应用技术、分4个阶段实现智能化技术产业化。”谭本宏表示,长安汽车的智能化之路,将分成4个阶段:第一阶段,研发全速自适应巡航、半自动泊车等应用技术,目前已完成;第二阶段,是在2018年实现组合功能自动化,如集成式自适应巡航、全自动泊车、智能终端4.0等;第三阶段,实现有限的自动驾驶,如高速公路全自动驾驶等;第四阶段,是在2025年实现汽车全自动驾驶,进入产业化应用。
跨国平台+顶尖人才 自主研发推动中国创造
在长安汽车的智能化进程中,位于底特律的长安汽车美国研发中心扮演着“桥头堡”作用。至此,分散在全球五个国家的长安跨国研发平台,已全部开足马力。
从2003年以来,长安成功构建起以长安汽车工程研究院为中枢,长安意大利设计中心、日本设计中心、英国研发中心、美国研发中心等各有侧重的全球研发体系——意大利中心主攻外形设计,日本中心主攻内外饰造型和工程化设计,英国中心主攻发动机、变速器等动力产品,美国中心主攻底盘控制技术。
作为长安“研发中枢”的长安汽车工程研究院,在长安“以我为主,全球同步自主开发”发展思路中,扮演了最关键一角。在这里的汽车碰撞实验室,是长安已建成的10多个汽车领域国际先进实验室之一,每年都有成百上千台新车作为测试车接受碰撞测试。
长安汽车工程研究总院副院长赵会,是长安从“中国制造”过渡到“中国创造”的执行者之一。2006年加盟长安前,他曾在美国福特公司工作10余年,是汽车碰撞安全设计知名专家。他表示,如今长安的汽车安全理念,已经从钣金够不够硬、维修花多少钱,转变为建立一套完整的安全技术研发应用流程、体系。目前,他牵头的长安汽车安全技术研发团队成员已有100多人。
对于人才,长安不光“外引”,还有“内培”——依托都灵、横滨等海外研发中心的技术力量,对内进行管理和技术人才培养。目前,长安拥有专业研发人员6000余人,外籍人才300余人,高级专家400余人,包括赵会等10多名专家入选国家“千人计划”。
在长安全球研发平台成型前期,大到车型设计流程规范,小到在墙上固定设计草图时所用的图钉,长安技术人员都会逐一向外籍专家请教。正是这种从基础学起的定位,推动着长安汽车自主研发的实现路径,从而由“制造”迈向“创造”。
如今,长安汽车每年在研发领域的投入,都占到其销售总收入5%以上。据了解,“十三五”时期,长安投入研发资金最高将达到300亿元,培育形成1万人以上的技术研发团队。
遵循市场规律 揣摩市场“口味” 中国品牌瞄准世界前十
自主研发、自主技术,是长安汽车在经济新常态下不断创新升级,提升企业和产品核心竞争力的“内力”。遵循市场规律,真正按照市场实际需求组织研发生产,则是长安汽车在“前狼后虎”的中国汽车市场脱颖而出的利器。
在长安汽车,产品开发流程体系,其顶层设计是市场研判、产品策划输入,研发要听市场的,市场需要怎么样的产品,就设计什么样的产品。
为此,长安每年都会进行数百场次的市场调研、与数万名用户交流,揣摩市场“口味”、修正市场战略。在每款车型推出前,长安都会进行多次消费者访谈和市场调研,根据市场需求确定产品定位、造型设计、配置组合,乃至新车定价策略。
2006年,长安汽车首款自主品牌轿车“奔奔”上市并一炮而红。初战告捷的背后,是一整套从车价、到形象代言、到广告语的基于市场需求的精准定位与策划。此后推出的悦翔、逸动、CS35等热销车型,同样是踩着市场需求的节拍而来,从而赢得市场口碑。
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产品竞争。高性价比,从来就是吸引消费者的不二法则。
基于此,长安汽车始终坚持品质为先,充分利用和借鉴全球汽车行业最新成果,全面对标国内外汽车标杆企业,以此提高产品试验验证能力、新技术应用能力和设计质量能力。在长安汽车工程研究院研发力量支撑下,目前长安自主品牌产品竞争力显著增强,逸动、CS75等车型在安全性、噪声振动控制等方面,已达到全球汽车工艺先进水平。
“长安汽车一直在用合资品牌的水准来要求自己。”谭本宏说,设立一个高目标,自己同自己“较劲”,是长安在竞争最激烈的汽车市场,站稳脚跟的“秘诀”之一。正是凭着这样一种以市场为导向、不断自我提升完善的内生动力,长安汽车才得以在中国品牌车企中,率先实现汽车产销累计达1000万辆。
按规划,到2017年长安将实现整车销量333万辆,其中长安品牌销量179万辆,力争进入全球车企前13名;到2020年,实现整车销售量440万辆,自主品牌年销233万辆,进入全球前12名;到2025年,600万辆成为长安汽车年销售预期值,其中自主品牌销量340万辆,向世界前十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