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寒冷的中国东北,依靠电池驱动的新能源汽车推广步履维艰。地处该地区的吉林省正精研“解穴之道”,力推新能源汽车“破冰”发展。
代表着产业发展方向的新能源车,近年来在中国发展迅速。《中国制造2025》中亦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作为重点发展领域。
吉林是中国汽车工业大省,新中国汽车工业的“长子”——一汽集团总部便坐落于省会长春市。吉林省工信厅日前披露,该省将布局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构建国内具有较强实力的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基地。
据官方公开的信息,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主要集中于长春和辽源两个地区。长春以新能源整车研发和生产为主,辽源主要以动力电池和驱动电机为主。
业界认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在环境温度达到零度以下时,充放电性能会随温度下降大幅衰减,在零下20摄氏度以下时几乎不能工作,甚至可能导致电池完全失效。
如何防止新能源汽车被“冻住”,已是公认的难题。
如今这个难题在吉林省正被逐步破解,位于辽源的吉林中聚新能源有限公司是中国知名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生产企业。“相对来说,我们研发的电池优势主要体现在高低温性能上,无论是高温还是低温,能量损耗都比较小。”该公司行政总经理徐长宝介绍。
徐长宝举例说,电池低温性较好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夏天可行驶里程200公里,在冬天则能行驶120或者150公里。
来自吉林省工信厅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吉林省已有7家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生产企业,另有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6家、相关研发单位7家。
据一汽集团稍早前对外透露的消息,现已有H7-PHEV、H5-PHEV、A0-EV、A2-EV、红旗-EV等5款新能源车型正在开发中,且将于今年下半年陆续投产。
目前新能源汽车已是吉林省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在吉林省的规划中,将以电机、电池和电控技术为突破口,形成从关键零部件到整车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创新体系。
吉林省的远景目标是,到2020年,吉林省新能源整车生产能力争取达到20万辆,市场份额占全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10%左右,与传统汽车市场份额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