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新能源汽车而生的充电桩,近两年发展迅速。尤其是去年年底,四部委出台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分散式充电桩超过480万个,用于满足全国5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这对充电桩的发展打入强心剂。虽然没啥电动车,但先把桩建起来,筑巢引车的思路成为各地的特色,其发展模式未来很不确定,简单的筑巢引凤的提早布局容易形成不接地气的浪费。
1、新能源车发展严重不均衡
近两年中国新能源车的发展速度很快,新能源普及率从14年的0.1%快速上升到16年的0.7%,这也是很大的成就。但目前的国内新能源车的普及率形成巨大的差异,北京的新能源车销售从15年的1.5%占比上升到16年的6.2%。16年的新能源车市场启动后,全国各地新能源车普及就面临更大的不均衡性。广大非限购地区的新能源车市场占有率仅有0.1%,完全没有启动。
2、私人新能源车不用公共充电桩
我始终认为新能源车发展关键在于产品,而不是在于环境配套,不能简单认为新能源车发展不利是因为充电桩配套问题。我们的新能源的电动自行车发展既不靠补贴也不靠充电桩,迅速发展,关键在于产品的优势。目前的汽车充电桩建设在三四线城市不应操之过急。首先,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者购买电动车主要看售价和使用成本的综合优势。而使用成本优势比使用便利性更重要。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者目前还在第一辆车的普及阶段,对电动汽车的敏感度较低。其次,现在三四线城市的电动车以低速电动车为主,这些电动车使用铅酸蓄电池作为动力源,这种电池并不支持快速充电,充电桩的用途不大。而目前大街小巷遍布的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也已经够用。第三,三四线城市的电动车主往往有独立的停车位甚至院落,用车场景只在市内,因此即使有公共充电桩,因为价格太高,使用效率也很低。第四,收取充电电费和服务费,把用户吓跑,充电桩在一线城市尚且盈利困难,更别说是三四线城市了。所以三四线城市的公共充电桩建设短时间内不容易推广。目前的中小城市建公共充电桩应该立足补电,不要太复杂。
3、概念太多的讲故事
现在搞新能源充电桩主要是跑马圈地的讲故事,占据有利资源位置,我建了,别人就没机会了,因此有钱的建布局,但实际的短期效果较差。类似目前的而买房等升值,不是新能源发展的创新服务之路。而占据资源的很多不靠创新,而是靠社会政策资源,因此充电桩布局很难有实际效果。而且讲故事的太多。例如充电桩业务潜在价值巨大,在未来的智慧城市、智能小区建设中将发挥重要的数据采集与分析、资源优化配置等作用,充电桩业务已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与商业模式创新空间。但实际的效果估计在公交车等可能能有体现,社会充电桩讲故事的兑现极难。
4、充电桩水土不服
社会成本暴增导致充电设施发展难度巨大。中国最贵的是土地,挣钱要挣土地合法出租的钱最容易,而充电桩服务的挣钱远不如建停车场的收费省心。目前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停车位紧张,而公共停车场不会特意为电动车保留已安装充电桩的空车位,而充电装的设计也需要更多的考虑多停车位的匹配问题。
5、建议未来的充电桩布局区隔补电和充电
补电模式的应该设法更多的方式充电,低电流充一会,能跑几公里回家就好了,关键在于便利。这类似一元钱的电动自行车充电,遍布大街小巷,这样的电源如果能给电动汽车充电,充电半小时也能有一度电,能跑几公里,回家或到低价充电位置即可。
6、建立移动充电装置
电动车设立外接电源接口,如果半路没电,可以让电动自行车送过来一块20公斤的电池,能有三度电,把车开回去,不指望交服务费的充电站能长时间充电。
总之,百姓很务实,不要指望我们的盈利模式能把百姓忽悠,务实的发展家用充电更合理。至少只要我有电动汽车,必然绝对不会去社会充电桩充电,除非实在半路有特殊情况。现在的建设社会充电桩体系估计成本政绩工程的而可能性大,实际需求很小,我们新能源车的体系建设不能水土不服,不能讲故事,要看普通百姓的真实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