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由寰球汽车集团、汽车商报、V讯网共同主办的“新势力 新思维 新希望——中国汽车发展趋势论坛”在北京举办。
当下,在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新能源汽车蓄势待发的时代背景下,一批新生企业(称之为新势力企业)如宝沃、汉腾、乐视、蔚来、Nevs、华晨鑫源等加入使得汽车市场精彩纷呈。但这些新思维、新模式遇到来自行业、公众和政府有关部门的不理解和质疑。为此寰球汽车邀请行业专家、新势力企业领导、主流媒体高层,就大家共同关心的行业趋势、创新模式、市场预判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
以下是寰球汽车集团高级副总裁、V讯网总编辑程远的发言实录:
各位早上好!非常高兴在座各位捧场来参加这次论坛,我们这个论坛题目可能是多少年来汽车界从来没有涉及的领域,也是一个全新的问题,所以我觉得应该是个很有意思的事。今天让我首先来作一个发言,我觉得是抛砖引玉,我想把石头抛出来,引出大家精彩的观点。
当然今天有几家企业来参加这个论坛,我一直在想这件事情不是关乎着几个企业能不能造车的问题,他们该不该进入汽车行业。大家知道,这几个企业全是新人,以前都没有做过,在社会上是有一个反响,有一种争议,说现在已经非常挤了,我们已经达到了2500万辆的规模,100万辆的企业已经有六七个了,还缺你们?你们现在还有机会?我想说这是一个很重大的问题,我想这个问题为什么说是战略问题,中国汽车业一开始就有这个问题。
我的印象中,我觉得中国汽车业有很多政策,也有很多重大的事情,但是我现在回忆起来,我觉得有两件事情对我们的政策影响非常重大,一个就是开放引进,也就是合资,也就是所谓的市场换技术。另一个,我们做了一件很大的事情,叫反对散乱差。这么几十年来,在我们的汽车管理部门,我们就不说谁了,大家都很熟,都是朋友,现在都七八十岁的人。我进入这个行业30多岁,已经过去30年了,这些人现在已经退了,可以说在他们执政时期做的最重要的两件事情,一个是合资引进,一个是反对散乱差。合资引进就是把外国的跨国公司招进来,即刚才说的市场换技术。另一件事情反对散乱差就是不许国内企业造汽车,认为我们当时的企业太多太乱太小太差,只许有资质的企业做。
最早我们成立中汽公司的时候想把全国统一为一个大的汽车公司,就叫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后来,提出了南北划界,想要一汽在长江以北,二汽在长江以南,形成一个竞争局面。这个想法没有实现,当然再早我们搞过六大公司,但是总体来讲,我们在企业车的总体思想是害怕竞争。
我在八九十年代写过一篇报道,我就说中国汽车为何怕竞争?其实现在想,我们争论来争论去就是一条,国有竞争,我们认为企业太多了,想把所有的企业都纳入一个规范化的程序里面进行管理。
那时候从国家宏观的角度,陈云同志提出了一个经济学观点,叫做鸟儿在笼子里飞,年轻同志可能没有听过。虽然给你放飞,但是你不能乱飞,得在笼子里飞。汽车的管理也是希望他在笼子里飞,所以我们提出“三大三小”,规定的企业能造车,其他人都不能造车,认为进来的就是捣乱。当时我还在《经济日报》时就写了一篇文章,后来被总编辑改为无心插柳。我们一心一意想扶持的企业搞上去,但是我们不想扶持的企业又在出现,所以就出现了这种焦灼的竞争局面。
其实合资企业在最初发展并不尽如人意,为什么呢?当然是我们的基础比较差,一无资金,二无技术,三无人才,白手起家。这时候我们引进外资,有了资金、有了技术、有了人才,奠定了我们汽车的发展基础。但是只走这条路等于缺一条腿,只有引进外资,没有自己的发展。
我们知道我们的反对散乱差主要反对的就是国有企业,反对本土企业,所谓自主企业,所以自主企业很长时间不能进入造车领域。现在成功的这些企业都是以非法的形式进入的,奇瑞、吉利、长城、比亚迪,没有一家是合法造车的企业,方式大家都知道,买一个不生产但还有资质的企业,就是所谓户口本,然后就开始造车。
这样造成一个很大的恶果就是活着的企业活不好,该死的企业死不了,很多企业只要把资质保存了就可以养家糊口,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在其他任何国家都没有这个事情,只有在我们国家,这变成了一种无形资产。
所以,后来工信部成立前夕,在发改委发布了一个通报,宣布哪些企业要死,其实是一个作秀。因为这些企业本身已经不存在了,我们如果不把资质作为一种资产保存下来,就不会有这种奇异的怪现象。这个建立于我们对汽车产业的一种误判,我们把汽车产业的市场化、自由竞争的方式忽略了,我们把它当做航天航空管理。所谓集中力量办大事,汽车这个产业是不适合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像航天航空只发射一颗卫星,只造几架航天飞机,但是汽车绝对不能这样,如果我们中国只有一个汽车企业,我们今天无法想象能够达到2500万辆,我们可能还在200万辆以下徘徊。
我们想想我们当时的规模,讲起话来,我们一点底气都没有,全中国所有汽车企业的力量,一年的产量赶不上通用汽车一个月的产量,所以我们那时候是没有底气的。那时候蔡总经常讲,人家韩国19个月投资15亿建立了一个工厂,我们国内的某家工厂,搞了多少年?投资130亿干了那么多年没有干上去,现在回头干干,别的合资企业在武汉干140万辆车,听都没听说过他就干成了。
当时我们确实是一穷二白,那种情况下我们引进外资,但是不让国内自己的汽车做,造成了我们汽车工业发展少了一条腿,变成了外资企业、跨国公司一股独大,市场上变成了遍地开花都是跨国公司的品牌。
中国其实为什么发展到现在这个状况?我认为我们很大的一个错误就是反对散乱差,在座的年轻人没有听说过,但是过去反对散乱差是一个非常流行的口号。我们的管理部门把这件事是作为很重要的工作。为什么有审批制?审批制就是为了反对散乱差,所以你不能随便上企业。
我们把进入产业的大门关得很小,一方面对产业造成了很大损失,使我们失掉了中国汽车自主品牌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大家知道,那时候汽车卖多少钱?桑塔纳要卖了20几万,当时说两万块钱,八字还没有一撇,订购两万多辆,在桑塔纳卖20万的时候,我们干一个七八万的自主品牌的车很快就会发展起来。那时候的技术标准、排放标准都很低,我们会很快发展起来,但是我们失掉了这个机会。这是产业上的一大失误,就是反对散乱差,阻碍了中国自主品牌的发展。
我觉得中国汽车进入2002年,入世以后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个变化就是放宽了,应该感谢国家经贸委前司长,后来发改委的副主任欧新黔,他在这件事上力排阻力,以所谓技术改造的名义放了一批汽车进来,有二三十个企业进来。在这时候,包括奇瑞、吉利、长城,使我们整个汽车界才出现了龙腾虎跃争相竞争的局面,所以这是我们企业发展一个好的契机,这个契机来自于好的竞争。
现在大家没有再说反对散乱差,但是这个毒瘤并没有肃清,现在要有一个新的品牌出来,我们第一个想法就是它该不该出来,又来添乱。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汉腾出来以后,我当时也没有太明确的认识,在网上一片谴责声的时候,我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现在很多人认为汽车的产能和格局一定是老的打败新的,大的打败小的,就不认为企业竞争有一个小鱼吃大鱼,快鱼吃慢鱼。汉腾给我一个启发,他们认为越是竞争激烈的企业越有劲,而且小鱼吃大鱼这个现象不仅过去存在,今后还会存在。
现在一汽、二汽非常困难,包袱非常沉重,一汽最早在我们中国摇出了一批企业和人才,但是最近连一辆好的车都出不来。现在真正有活力的企业是谁呢?是长城、比亚迪、奇瑞、吉利。所以我们现在这种惧怕竞争的思想仍然在产业和舆论界起着很大的作用。
我们召开这个论坛的很大目的和要达到的效果就是希望把产业放开,让大家不要惧怕竞争,竞争只有好处。我们老是说过度竞争,实际上没有过度竞争,因为说过度竞争的人是不懂经济规律的,经济规律本身有一个调节作用,一旦过度竞争它会自动退出。
我们的出租车管理很失败,就是我们怕过度竞争,我们把北京市的出租车限制在7万辆,因此打车难、打车贵,群众怨声载道。凡是放开竞争,像家电产业大家都知道,为什么发展得比较良性呢?就是因为放开竞争,是不是先来后到呢?我们现在想想80年代,61家电视机厂,现在上哪去找?大家熟悉的品牌,北京牌、昆仑牌,我前天在飞机上看到长虹,长虹居然还在,出乎我的意料。我们早期的61家电视机厂现在几乎是无一幸存,现在新出的电视机厂,TCL过去有吗?就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我们永远不应该对后进者说不,我们一定要这个变成一个共识,任何时候都可以有人进来。就像他们说的,任何一个行业都会机会。今天在座的各位都是新进来的,我觉得你们的机会大大的有。
我的砖头就先抛这些,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