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因为涉及P2P诈骗丑闻很久没有消息的郎咸平对乐视开炮了。他说互联网公司造车是不可能的,互联网造车有四个困难无法逾越,乐视的资本游戏被汽车放血,失去了大量资金,陷入到了今天的困境。但是,互联网造车的不止乐视一家,还有蔚来,威马等众多厂商,按照郎咸平的说法,这些企业也都不靠谱,事实果真如此吗?
一、郎咸平说的困难是真的吗?
郎咸平说用很夸张的语言描述了造成的困难。他的四大困难是这样列举的。
第一个难关是资金投入量之大是你不可想象的。苹果的现金储备2300亿美金,结果汽车宣布失败。乐视投了47亿还要再投170亿,还要再投416亿,这些钱能比的了苹果吗?
第二设计之复杂是你不可想象的。汽车不算螺丝螺帽有7000个零配件,加上螺丝螺帽小配件小电线大概有3万个零配件。以这7000个零配件为例,每一个零配件都有设计标准。以丰田为例,其中一个非主要零配件的设计标准就是一本1000页的书,乐视有这个能力吗?
第三个是技术难关之高是你不可想象的,特斯拉电动车五年才出产,最危急的时候还靠着丰田跟奔驰给他帮忙。
第四是供应链管理之复杂是你不可想象的。假如每天生产1000台汽车,3万个零配件必须从全世界各地准时到达,只要一个螺帽进不来,汽车就装不了,你就卖不出去。
这个话外行看着很唬人,其实都站不住脚。
第一点,苹果有2300亿美元不假,但是苹果汽车仅仅在研发阶段,根本就没投入2300亿美元。汽车前期研发也远远用不了那么多钱。而且苹果根本就没有失败,仅仅是一次人事变动被不靠谱的媒体解释成失败,所以郎这么说是完全的外行话。
第二点,汽车确实真的这么复杂,但是汽车不是要自己造轮子,而是直接用行业的成熟成果,特斯拉就用了奔驰的供应链,奔驰供应链的标准拿过来就是了,特斯拉不用管螺丝怎么样,奔驰已经给你把很多零件的标准订好了。没有厂商是自己重新发明轮子的,郎又说了外行话。
第三点,技术难度确实有,但是特斯拉并不是5年出车,而是一步步来的,先改装莲花超跑,后来才开发ModelS,奔驰和丰田确实帮了很多忙,这个是后来量产的帮忙。
第四点,供应链复杂不假,但是还没到3万零件同时达到的水平,汽车有一个名词叫总成,小零件在不同产业链厂商的工厂里面组装成大零件,大零件组装成总成,总成组装成汽车,汽车主机厂只做最后一步,同时自己兼做很多零件总成。汽车厂无需管理3万个零件的供应链,郎完全就是想当然。
所以,造车虽然有困难,但是郎咸平的说法根本不靠谱,他不知道造车真正的难度在哪里,提出来的困难也没到点子上。
二、造车真正的难度在哪里
造车其实也是分类的,有一类造车是比较简单的,就是造小批量的,无需很多标准约束的“玩具车”。一些超跑产销量不过几十辆,几百辆,这些车造起来相对是容易的,因为这些用户只是玩玩,不会要求车在苛刻条件下工作10年还要有足够的可靠性。即使法拉利458电子故障也是不少的,一些小作坊的超跑就更不用说了,但是超跑要的不是可靠性,而是拉风加速跑圈。这些还是容易满足的。所以,要小批量造“玩具车”,产业链完备的情况下,投入不多的钱就能干。改装的话小作坊就能玩了,所以小鹏的车也能跑跑。
真正的难度在于量产车,量产车是要在户外风吹雨打下放10年以上的,要求有一定的可靠性,要求安全碰撞能保护人,要求不出乱七八糟的动静,要求通过各种测试。
这种车要造,你先得把测试的基础设施准备好,仅仅一个跑圈的场地,动辄就是多少亿,还得国家批给你地。
一个测试噪声的巨大消音室是天价,一个测风阻的风洞是天价,一个碰撞实验室是天价……自己要负担起这些东西,真是10亿、8亿毛毛雨,这还不说冲压、焊接、涂装、总装,你能造个合适的车壳子,车内所有零件全部外购(特斯拉早期其实就是这样),组装出来的车能自己测试过关,投入就动辄xx亿。
这里就有一个更难的问题,花了xxx亿,有设备了,有场地,有车间了,你还得有主机厂的流程,管理,人才。而这些东西都是日积月累的,大厂都是百年历史,中国自主品牌引进学习10多年了,自己这套才刚刚有点样子。互联网造车,你不把一个团队,一套标准整体挖过来,东拼西凑点人马,不成体系实际上是很乱的。
特斯拉贵人相助,丰田、奔驰本来就是一流厂商,都帮了特斯拉很多忙,特斯拉才能造出来ModelS。
此外,真正的供应链问题不是郎咸平说的多,而是人家供应链厂商和主机厂关系好,懒得理你互联网造车,你即使挖到了主机厂的供应链人才,人家不卖给你。特斯拉在这一点上得到奔驰不少帮忙,才拿到不少奔驰供应链的配件。
资金、基础设施、人才、流程、供应链这些才是难题,技术方面,电动车因为没有太多核心技术的壁垒,反而不是最大的问题。
三、互联网造车可能,但要一步步来
特斯拉其实就算是互联网造车,特斯拉在ModelS发布前,还没有蔚来、威马靠谱。
中国互联网造车的难度,在于中国本土的汽车厂商弱,体系流程也好,供应链也好,提供不了丰田、奔驰这种帮助。蔚来和江淮合作,乐视曾经想和北汽合作,威马是靠沈总的老脸,准备蹭吉利和沃尔沃的供应链。
中国的互联网造车,造到特斯拉的第一步毫无问题,甚至可以超越,蔚来的车跑纽柏林的成绩,特斯拉是做不到的。但是真正量产这一步,中国互联网造车还是要争取国际巨头的支持。毕竟大厂的基础设施,流程,经验,人才都是几十年积累的,互联网造车需要学习。只有钱没有人,没有流程,没有经验不行,况且互联网造车的那点钱拿到传统汽车行业不算什么。
所以,互联网造车并非不可能,但困难不是郎咸平说的什么四大困难。互联网造非量产车毫无问题,但是造卖得出去,可靠的量产车,则需要一流汽车巨头的支持。这是很难绕过去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