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视界报道】对于汽车而言经过百年的技术进化,它已经成为了居家出行必不可少的代步工具之一。大家都知道,中国现在的汽车制造技术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相比发达国家还是很落后的。这不仅是手中没有造车核心技术的原因,更多是在汽车发展的百年时间里,中国造车业开始时间已经落后很久了。然而目前国家正大力发展新能源车,并产生了弯道超车的构想,所以在电动车技术上中国的造车企业是有信心与世界先进企业竞争的。
伴随着全球的传统汽车工业开始转向新能源化发展,无论是老牌传统车企,还是新兴企业开始宣布造车计划,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了市场上炙手可热的一块面包。虽然有着跨界造车的名声,但是确实有很多造车企业原本是与汽车行业不沾边的。所以细分下来,我们可以分为有钱搭帮结伙的和技术自成一派的。那这会不会改善中国造车业的困境呢?此次我们就来盘点一下这些新兴企业,看它们到底靠不靠谱!
“靠己造车,自成一派”。但是仅有技术或资金就能撑起一片天吗?下面我们先来盘点一下这些自己已经独立开展造车的企业。
蔚来汽车
靠谱度:★★★★☆
2014年11月,秉承着“深刻理解用户”的思想,蔚来汽车在李斌、刘强东、李想、腾讯、高瓴资本、顺为资本等企业联合创办,同时获得了淡马锡、百度资本、红杉、厚朴、联想集团、华平、TPG、GIC、IDG、愉悦资本等数十家知名机构的投资。并且蔚来是立足于全球的初创品牌,已在圣何塞、慕尼黑、伦敦、上海等13地设立了研发、设计、生产和商务机构,并汇聚了数千名世界顶级的汽车、软件和用户体验的行业人才。
所以与其它造车企业不同,其他企业要么有钱没技术,要么有技术没钱,但是蔚来汽车真是资金技术皆在手。
蔚来汽车是一个没有通过收购、合作或合资的方式为起点,而是从零开始创造起来的一个汽车品牌,要是想要打响自己的名号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况这还是一款高端中国汽车品牌。蔚来是一家互联网造车企业,在经营模式上与传统车企是不同的,它采用了C2B造车模式,也就是先由用户提出需求,然后根据需求再进行汽车的生产。这个方式就像小米一样,逐渐被中国消费者所接受。
可以看出,现在困扰蔚来汽车布局的最大绊脚石就是其产能不足而导致的交车延误问题。不过话说回来,蔚来汽车一开始在制定目标上虽然有着鸿鹄之志,但是过于的轻率会导致自己的崩盘。现在看来,蔚来汽车还是向着好的方面前行,必定是一个从零起步的新兴企业,虽然背后大佬的名气世人皆知,但是毕竟卖的是产品,以当下的国情来看,蔚来汽车的定位有点偏高了,若是想获得中国消费者的认可还需要时间的磨练。
所以综合上述考虑,蔚来汽车虽然有着资金和技术的双重优势,但是在产能上有些不足,所以蔚来的靠谱度我们只能给四颗星。
戴森造车
靠谱度:★★☆☆☆
戴森公司是一家总部设在英国的工程技术创新公司,其产品以吸尘器的热销而闻名。在创始人詹姆斯·戴森的领导下,公司于2006年进入中国,在南京建立生产基地,生产由数字电机驱动的干手器产品,2008年,戴森北京分公司成立。
在去年,戴森公司 CEO 戴森爵士(Sir James Dyson)给员工们写了一封亲笔信,正式宣布:“戴森已经开始研制电动车,将于2020年发布”。 这一消息瞬间燃爆了整个汽车行业,成为了各大媒体的头条。
与其它的企业不同,戴森是一个完全靠自己独立造车的夸行企业。除了有自己在电机领域的核心技术外,在2015年10月,戴森公司花了9000万英镑收购了Sakti3公司。Sakti3公司研究的是固态电池,号称有更高的能量密度。但目前还处于研究阶段,离量产可能还需要几年。未来,戴森计划投资20亿英镑在电动车项目上,其中10亿英镑研发电动车,另外10亿英镑用来研发两种电池技术,自然包括固态电池。
其实戴森博士很早就想涉足汽车制造行业了,戴森公司曾为柴油车设计了一款尾气处理装置,不过并没有车企买账,项目最终夭折。毕竟当时民众对汽车尾气污染并不重视,车企自然没有革新的动力。但目前未来新能源车的迅速发展,也让戴森抓住了这一契机,并开启了自己的造车之路。
戴森电动跑车假想图
不过,造车是一个耗钱的生意,戴森计划投资20亿英镑在电动车项目上,可是这样会大大的压缩原本用于研发吸尘器和空气过滤器的投资。要知道,2016 年戴森全球营业额增长 45%,达25亿英镑;利润 (息税折旧摊销前) 增长41%,达6.31亿英镑;在中国市场营收增长244%。可见戴森压上了全部的家当去参与电动车的研发,并且戴森已经确定不会与任何现有的汽车厂商合作,将坚持独立研发生产,这样看去,未来戴森所遇到的挑战将会非常大并且资金链上也可能遇到瓶颈,所以我们综合上述考虑,戴森的靠谱度仅为两颗星。
对于自己雄厚的企业来说,在合资或者合作来布局新能源也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好办法。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这些在跨界造车中,靠合资或者合作来造车的企业吧。
珠海银隆
靠谱度:★★★★☆
现如今银隆在新能源客车领域里可谓是顺风顺水的发展着,2008年珠海银隆正式进军新能源产业,2010年战略控股美国奥钛纳米技术有限公司,从而掌握全球钛酸锂材料先进技术。有着钛酸锂电池技术,也使得银隆在政府签订客车订单中脱颖而出,并陆续签订了购车大单。
银隆新能源在董明珠成为股东后,短短8个月的发展足以见证了一小段惊喜。不过从更深层次里看到,银隆的钛酸锂电池虽然有一定性能优势,但是其性能短板也非常明显,只可运用在城市公交等行列,覆盖面有些狭小。不过随着银隆在继续深挖钛酸锂电池的技术,未来很有可能将解决能量密度低等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格力宣布将会研发车载空调,而第一个用户自然是珠海银隆。借助与银隆的合作,格力将快速切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可为公司营业收入带来162.4亿元的增长。
所以综合上述考虑,银隆新能源在未来的发展中,虽然新能源产能布局广泛,但钛酸锂技术的弊端有目共睹,所以我们给银隆的靠谱度为四颗星。
宝能集团
靠谱度:★★★★☆
宝能集团始创于1992年,总部位于中国深圳经济特区。经过二十五年的发展,宝能已成为一家涵盖综合物业开发、科技园区、现代物流、综合金融、医疗健康五大核心产业及系列附属产业的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
2018年1月9日,观致汽车的外方母公司来自以色列的Kenon Holdings发布公告称宝能集团正式成为观致汽车的控股股东。这份公告中显示,宝能集团以66.3亿元收购了观致51%的股份。此次被宝能集团收购后,观致汽车的股东结构调成为宝能持股51%,奇瑞持股25%,Kenon Holdings持股24%。跨越造车准入的门槛,吸引了业内人群的目光,在新能源企业中,又多了一个有力的对手。
据了解,宝能已累计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投资近700亿元人民币,累计产能近150万辆,并打造“研发—制造—后市场”的完整产业链。按照集团董事长姚振华的设想,宝能汽车要在10-15年的时间打造一个“具备强大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汽车集团”,以科技创新驱动发展,集聚人才,聚焦新能源、新材料、多功能、智能化,坚定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业务,并优化提升燃油车业务,打造“研发-制造-后市场”的完整产业链。
还有值得注意的是,宝能集团的造车计划中,并非只限于发展新能源汽车,而是将延续观致汽车于2016年制定的“两栖战略”,一方面提升燃油车型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不断推进新能源车战略。宝能认为,燃油车仍有较大的市场发展空间,未来新能源车的走向并不明确,电动车也许只是一个过渡,未来氢燃料或将成为终极清洁能源。所以可以表明,在不久的将来,宝能也将会涉足到氢燃料电池行列,并且与日系企业争夺这一部分的市场份额。
所以综合上述考虑,宝能与观致虽然联姻后对于资金与产能问题不再忧虑,但是在后期的销售推广方面还是有所质疑的,因此我们给出的靠谱度为四颗星。
五粮液造车
靠谱度:★★★☆☆
1月2日,奇瑞汽车发布公告称,将旗下品牌凯翼汽车51%的股权转让,价格为24.94亿元,接手方为宜宾市汽车产业发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和四川省宜宾普什集团有限公司,各持50.5%和0.5的股权。而这宜宾普什集团就是由五粮液集团全资控股的子公司。
不过,近日五粮液的内部人士却否定了要造车的消息,坚称由于只持股0.5%,所以并没有造车计划,只是零部件供应商。但是深入去了解,就会发现没五粮液对于造车还是念念不忘的。
奇瑞卖掉凯翼的股份更多的是为了给企业补充资金,减少负担。而宜宾方面则是看中了凯翼的造车资质。但对于五粮液来说,造车梦一直是挥之不去的影子。集团公开的态度是:“汽车产业是中国经济的最后最后一块大蛋糕,现在如果不进入,以后就很难进去了”。
2003年五粮液与汽车行业擦了边,但未能成功进入整车制造领域,此后十几年,再也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成功进入了。2006年,五粮液收购了新晨动力50%的股份,切入汽车发动机领域。2009年,宜宾普什集团又与华晨金杯成立华晨金杯绵阳分公司。不过后来五粮液深度进入汽车行业后遭遇车市下滑,造车行为迟迟没有进展。2011年,五粮液决定战略收缩,暂时退出汽车行业,新晨动力股份被华晨高价回购,五粮液造车梦到此为止。此次的收购也算是五粮液重燃旧梦,但是虽然只是投入了一小部分,但是自然也能分到造车的甜头。
造酒业来造车成为了中国企业行业内的一段佳话,但是我们也看出来对于入股后的凯翼将会如何布局与发展还是有所担忧的,所以我们给五粮液造车的靠谱度为三颗星。
编者点评:从以上盘点出来的五家跨界造车企业来看,与原本的行业都有所不同。有烟酒行业的,有做互联网行业的,还有做家电制造的。虽然都与坐车不沾边,但都是拿出了自己的技术与财力参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事业当中。所以我们还是由衷的希望它们能用自己的技术与实力撑起中国汽车制造业的脊梁,真正的做到弯道超车的宏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