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视界原创解析】48V微混?这是什么鬼?最近全新一代奥迪A6重新又把这一技术拉回到了我们面前,今儿咱们就来简单了解一下这一技术。
新闻一搜一大把,最近使用这一技术的远不止奥迪A6,还有这些——
那么这究竟是怎样的一项技术呢?
政策驱动车企选择48V微混系统
基于以上这些,众多车企纷纷把橄榄枝抛向48V微混系统,当然这其中不乏政策因素,或者说,政策因素才是决定性因素。
此前,国务院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中明确表述:到2015年,当年生产的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6.9升/百公里,节能型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降至5.9升/百公里以下。到2020年,当年生产的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5.0升/百公里,节能型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降至4.5升/百公里以下;商用车新车燃料消耗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不止是我们国家,欧洲委员会乘用车减排目标计划是在2030年之前使排放减少25%至35%。这一要求也同样促使车企加速节能减排的布局。
为达到这些标准,车企们通过各种技术革新来进一步提升燃油经济性、降低排放,12V微混达不到5.0升/百公里的要求,这样一来,车企只好再辟蹊径,选择48V混合动力系统来做一个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
通过制动能量回收、启停/滑行时停机以及加速辅助等手段来实现节油效果,据相关资料显示,该技术节油率最高可达20%,并且无需改变现有车辆结构就能实现低成本的节能排放。
48V微混系统的四种解决方案
其实48V微混系统并不是最近才兴起来的黑科技,早在2011年,奔驰、宝马、大众、奥迪以及保时捷这5家车企联合发布了相对应的48V系统规范LV148。国内也有很多厂家已经涉猎这一领域,比如奇瑞、比亚迪等。
P1集成于内燃机,P2安装在内燃机和变速箱之间,P3安装在变速箱,P4安装在后轴。不同的解决方案都有自己的一套技术要领,此处不展开说明。
那么车企究竟选择哪一种或哪几种解决方案,则取决于各个车企的产品定位,以及综合自身掌握的技术等来做决策。
48V微混系统的缺点
这一系统的优点前面已经说了不少(包括但不限于提高燃油经济性),那么它有哪些缺点呢?
1. 对技术要求增加,虽不改变整车结构,但需要重新布局、开发、测试,成本增加;
2. 48V电压虽在60V安全电压之下,但不能绝对排除风险性;
3. 原来的12V车载设备迁移到48V需要重新开发以及测试,代价巨大并且周期长;
编辑点评:不得不说,48V微混的风潮凭着其独有的特点又刮回来了,根据HIS数据预测,到2025年,48V混动汽车的市场占有率将占全球轻度混动车市场的95%,几乎将是全球混动汽车总量的一半。车企依托政策做出让步和调整是没办法的事,但笔者也不禁担心,越来越多车企急于转型,在这个过程中,技术门槛高、成本高、配套设施不完备等问题迫使车企拿混动做过渡,这是个聪明的选择,但同时也会催生新的问题,车企权宜利弊之后做出应对。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多维度的推进,车企和消费者双方都能找到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