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的2018北京国际车展上,地平线在国内面向公众展出新一代面向自动驾驶的征程处理器,以及它的计算平台,接下来很荣幸与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在产品上进行了更深入的交流。
地平线芯片
我们思考自动驾驶,无论在上层软件怎么做,但一定要有中国芯。地平线是最早意识到不仅要做软件,而且要做芯片,要做处理器。这次是我们最新的成果,去年发布了征程1.0,面向ADAS,今年发布的是征程2.0的处理器,是面向3级及以上的自动驾驶。
这样一个处理器,如做复杂的视觉计算,可以实时去处理4路视频,包括做检测分割。我们在展台上展示的是奥迪车,是环视系统,大家可以互动式去体验,即在这样一个场景里,非常复杂的人群,能够做实时计算,而且不需要水冷系统。地平线做得性能更高,功耗效率做得更好,所以我们不需要水冷系统。在场外,也邀请各位朋友去实车体验,有四块处理器,所构成整个计算系统,这个计算系统同时实时计算13路高清视频,做非常精确的行人、车道、车辆、道路、道路边界以及树木、建筑等,可解析的目标类型多达20类。
记者:今天展示Matrix平台上面应用的芯片是不是FPGA芯片+BPU的算法?可以这样理解吗?
余凯:对,这一代Matrix1.0,目前给大家展示的是基于英特尔FPGA/BPU,但是我们今年8、9月份,就会流片自己的征程芯片,这是样片,样片已经给大家看到了,在真实场景里真实的表现,它的功耗已经做得非常低,是我们BPU架构使得人工智能的计算更高效。
记者:我之前看到Matrix平台可以进行Google识别,不知道Google识别是FPGA达到的能力,还是地平线的BPU的算法?
余凯:BPU处理器架构以及算法。
记者:地平线采用的是软硬一体化方案,以后主机厂用了我们芯片以后,他们自己还需要算法团队吗?
余凯:我们会打造交钥匙的软件、硬件,包括上面的算法都会提供。但是我们是一个开放式平台,它有自己的算法团队,在我们工具链和开发平台上也可以去开发他自己的算法。
记者:征程1.0通过台积电流片,现在整个车辆可能跟合作厂商进行协同开发的模式是什么样的?
余凯:目前这次展示的是跟奥迪合作开发,面向中国路况的4级自动驾驶。目前,我们有很多合作伙伴,国内有很多合作伙伴,我们跟长安在合作;我们跟国外一个大客户,跟他们在合作,在国外部署上百辆自动驾驶的汽车。
记者:之前看到你们已经在做特定场景下的自动驾驶技术,现在有没有具体场景或合作项目?
余凯:因为地平线是做处理器平台的,并不是做自动驾驶汽车的,所以我们是通过与合作伙伴的合作,他们自动驾驶汽车里面用我们的处理器平台。
记者:处于数据收集阶段还是预研项目还是实际商业应用?
余凯:三种都有,1.与合作伙伴,通过我们处理器平台,同时大量收集数据。2.合作伙伴用我们的处理器平台去开发Demo车。3.我们合作伙伴用我们的处理器去做运营测试,试运营。我认为试运营这个定义并不是十辆、二十辆,一定是上百辆的车在路上跑,这才叫试运营,要不然就是Demo。目前这三种模式今年都有。
记者:局限于特定场景,还是大规模普通路况?
余凯:基本上是大规模的普通路况。
记者:你们在特定场景下有没有重点,还是不去限定使用?
余凯:去年我们在上海创新港汽车城发布了第一代全自动自主泊车,今年会做第二代,那是我们比较亲力亲为去做特定场景下面的事情。
记者:今年荣威发布ERX5,支持自主泊车,最后一公里自己找车位泊车进去,这个技术你们现在做了吗?
余凯:我们在做。目前我们跟上海创新港汽车城合作。
记者:车位方面信息呢?
余凯:厂端开发的话,是同济大学的交通学院。
记者:摄像头还是采用合作方式,把你们的芯片放进去?
余凯:对,这是我们平台商业模式。比如做车载自动驾驶处理器,对谁都不容易,所以不存在你做安防做得很好,做车就容易,其实对谁都不容易。对于做全自动驾驶的汽车,这是全球的挑战,对美国厂家也不容易,对谁都不容易。
记者:首先恭喜地平线,恭喜余博士,又有新的进展。我们是做智慧城市的,余博士心目中人工智能下的未来城市会是什么样子?
余凯:我觉得未来城市里让我最兴奋是两点:1.有很多实时的视频处理,让车流、人流都得到数据化,整个管理能够更加高效。2.交通运输能够在自动驾驶场景下更加高效,拥堵更少。这两点是让我最兴奋的,但是这两点其实也有关系,如考虑自动驾驶的话,自动驾驶处理器是车端实时计算,通过复杂的十字路口时,实际上是需要厂端指挥跟调配的,就像现在的机场需要塔台一样。比如十字路口或先行权,谁先走?实际上需要也一个智慧城市的系统来指挥。如,全自动自主泊车,这里当然有自动驾驶的部分,另一方面把这个车位分配给谁,这里面要有一个厂端的指挥调配。地平线现在做的一个是面向智慧城市的安防监控处理器,一个是面向自动驾驶的处理器,但这两个处理器在未来智慧城市里会形成人工智能的两个支点,一个是在车端,一个是在厂端,把车流、人流全部都有机、高效组织在一起,这是我所构想的,也是为什么觉得地平线做的人工智能处理器其实是未来的智慧城市、智慧生活非常重要的东西。
算法负责人黄畅博士
黄畅:地平线第一代于去年年底完成的处理器,用于后装ADAS系统,称之为征程1.0。在这个板上有很多小器件,其中包括斜放着的是处理器,旁边是一些其他的辅助存储相关东西。这么一个小的板子可以很容易集成到现有智能后视镜或各种各样的汽车后装市场里,可以去完成非常丰富的感知,尤其是基于物体感知的任务,如做检测、跟踪、属性抽取,还有一些识别类型的任务,可以满足许多后装的L0或L1、L2级别ADAS系统的需求。
这里的实时Demo,奥迪车上面有4个摄像头,在车里放着一块Matrix1.0处理板,就是部署上我们BPU架构的处理器,这个处理器能够实时处理128×720差不多100万象素的画面,非常细致地对每个象素进行标注,在这个场景里,我们只标注出人和非人的背景,如果大家看我们的Demo,如果大家有时间可以去实车上看,可以对场景中20多类物体进行实时处理分割,告诉你哪个象素是天空还是地面,还是建筑,还是树木,是人还是车,是一个非常丰富语义的表达,而这些表达与通常所说的感知结构化的结果,对于自动驾驶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都是事关重要的一些信息。
这块板子是我们自己设计的一整块板子,内部叫做Matrix平台,在这个风扇下面是英特尔A10-660FPGA,这块FPGA规模并不是很大,坦率来说只是一个终端级别的FPGA,只用终端级别的FPGA,就可以同时处理4路的视频。我们在场外的是车上,一共有四块这样的Matrix板子,处理13个摄像头的输入结果,对它进行各种各样的分割、检测、对车子朝向进行三维的姿态分析。目前到了可以产品化生产的状态。
与此同时我们正在紧锣密鼓,而且已经进入尾声的第二代征程处理器,就是去流片的一颗SOC芯片也已经接近完成,正常应该会在年底最终拿出来。那样一颗芯片相对于这个FPGA板来说,成本和功耗都有大幅度下降,而性能却有显著提升。
现在这个板子已经获得了很多人的青睐,包括我们走访很多客户,尤其是看到实车演示时大家都很惊讶,因为之前大家只能想象在一个很大的200、300W的GPU上看到那样的结果,看到这样一个中等规模FPGA上已经能够实现这样效果。
编辑点评:地平线做到了让很多美国公司用中国芯,这点在科技芯片这个领域是实属不易的,而且现在一些美国做4级自动驾驶的公司也在用地平线的处理器,可以想象中国企业用中国芯将更为自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