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视界报道】7月8日,特斯拉中国官网正式上线Model Y标准续航版,其起售价为27.6元。果不其然的是,价格一出,天下躁动!这价位相比长续航版和高性能版价格分别低7万和10万元,大大超出市场预期。让那些曾想脱粉特斯拉的车主似乎又再一次的充值“信仰”。
有网传称:某特斯拉销售人员表示,官网因Model Y标准续航版订单过多而出现数次瘫痪,并且新车排产订单已延至9月份,可见特斯拉确实有着无法阻挡的魔力。而相比较于车主的“开心”,对于那些市场中被寄予厚望的热销车型来说,特斯拉是否再一次成为虎牢关的吕布,雄踞在国内电动车市场的大门?这个问题值得深思一下。
首先,我们还是先来看看这款刚刚上线的Model Y标准续航版究竟何德何能。
本是同根生,相争何太急?
这款Model Y标准续航版续航里程(国标工况法)达到525km。单电机后轮驱动的动力配置下,百公里加速仅需5.6s,最高车速可达217km/h,标配高级内饰套件。
不知您注意到了吗,这款新车相比之前在售的Model Y长续航版本,加速仅慢0.5s,续航里程方面仅少69km,最高车速则保持一致,但这微乎其微的优势,让而后者却比新车贵了将近7万元。
不过,在看过同门“亲兄弟”的对比后,我忽然发现,或许真正让Model Y标准续航版为之“打脸”的,乃是来自自家的Model 3系列了。相比前者,新车虽比Model 3最低配贵了约2万元,但续航却高了57km,并且空间还大了一圈,而配置基本一致。可以说,特斯拉如果杀疯了,可能连自己都怼。如此性价比的优势,在面对这款热销车型,国产Model 3终将会“腾地儿”而行,其之后的销量或将受到不小的冲击。
除了本家还有谁?
目前,纵观国内电动车市场,经调研发现消费者关注几个重要的因素分为:颜值、价格、续航这三种。依照这个标准,Model Y标准续航版的横空出世,除了降维打击了自家的产品,是否也会刺痛市面上那些热门车型的神经呢?上汽大众ID.6、小鹏P7、Mustang Mach-E、极氪001和蔚来EC6显然要正面迎击一波挑战。
上汽大众ID.6
上汽大众ID.6 X推出5款车型,补贴后价格区间为23.9888-33.5888万元。该车定位纯电中大型SUV,基于MEB平台打造,拥有6座和7座两种布局。我们以售价27.8888万元的极智长续航版本为例,其外观采用了ID系列独有的家族化风格,相比ID.4 X选择了双前格珊饰条,前脸设计也更为饱满,同时也配备了IQ Light矩阵式LED大灯,以及可点亮的车头LOGO,此外同样也强调光语交互的智能化科技配备在这台车上也充分体现。而动力方面,该版本ID.6 X搭载了一台功率达150kW的永磁同步后置电机,最大扭矩310N·m搭载了一组容量为83.4kWh的三元锂电池组,NEDC工况续航达588km。
可以看出,两款车在价格上相差甚微,但在车身尺寸上该版本的ID.6 X要长于Model Y标准续航版一些,特别是轴距方面,该版本的ID.6 X相比Model Y标准续航要多出75mm毕竟这是一款中大型SUV车型。而在动力方面的数据则比较明显。极智长续航版ID.6 X的电机最大功率要低于Model Y标准续航,但续航方面则高出后者63km。
不过这里要提一句的是,Model Y标准续航版的价格为补贴前 291840 元,如果是个人用户购买可以拿到 15840 元的补贴,补贴后是 27.6 万元 但是这个价格只能买到黑内、黑颜色、19 寸轮毂,如果想要选择其他的搭配那么就要在选择的每一项上加 8000 元,但加完后价格会超过 30 万,就拿不到补贴。
小鹏P7
小鹏P7共推出8款车型,补贴后售价区间为22.99-34.99万元。该车定位于纯电动中型轿跑车,并推出四驱高性能版、后驱长续航版及后驱超长续航版。而这其中,以补贴后售价27.69万的后驱超长至尊版为例,其外观采用溜背式车身设计:较长的车头、短前悬搭配流线型的车身轮廓线条,让这款新车看起来很有运动范,比较符合当下的年轻消费人群的审美。
配置方面,小鹏P7的自动驾驶辅助硬件采用英伟达 Xavier自动驾驶芯片、12个超声波传感器、5个高精度博世第五代毫米波雷达、13个自动驾驶摄像头、1个车内摄像头以及高精度地图/定位等。动力方面,该款车型在后桥搭载了最大功率196kW,峰值扭矩390N·m的永磁同步电机,并搭载容量为80.9kWh的电池组,NEDC工况续航达670km。
可以看出,该版本小鹏P7因车型的原因,虽然在空间方面要低于Model Y标准续航版(小鹏P7为中型4门5座三厢车),并且电机功率上也稍逊一些。但在工况续航方面,小鹏P7可以说完全占据上风,高出Model Y标准续航版足足145km。而自动驾驶方面,小鹏P7的XPILOT 3.0软件的升级服务需3.6万元,而Model Y的增强型自动驾驶功能需3.2万元,较前者便宜4000元。如需要获得完全自动驾驶能力,则需支付6.4万元即可,不过该功能或许在国内会遭遇水土不服,性能大打折扣。
福特Mustang Mach-E
Mustang Mach-E共推出4款车型,价格区间为26.50万元-37.99万元。据悉,该车型可在蔚来汽车的充电网络当中轻松进行能量补充,为其使用便利性获得了极大的提升。
我们以售价26.50万元的标准续航后驱版为例,其外观继承了Mustang家族具有代表性的设计元素,大量采用了Mustang的设计语言,细长的头灯,引擎盖隆起的腰线,充满肌肉感的后轮拱设计,鲨鱼鼻前脸造型以及三条柱状尾灯等元素都得到了延续。动力方面,标准续航版车型的电机最大功率201kW,峰值扭矩为430N·m;在CLTC新国标工况测试下,续航里程则达到470km。
智能驾驶方面,Mustang Mach-E搭载的全新一代Co-Pilot360智行驾驶辅助系统拥有了L2+级别能力。国产福特Mustang Mach-E配备多种视觉感知硬件,包括6个摄像头,5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在为现有场景提供完备覆盖的同时也考虑到了未来 OTA的升级需求。
与Model Y标准续航版相比,Mustang Mach-E在动力方面两款车相差不大,并且在续航方面,虽然Mustang Mach-E只有470km,但是这是在在CLTC新国标工况测试下的结果,所以相比NEDC要更接近我们实际的驾驶习惯,因此在这方面Mustang Mach-E还是有着优势的。不过,这里要提一句的是,作为门面担当,Mustang在美系车爱好者心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在品牌的底蕴方面,Mustang Mach-E的竞争力还是比较大的。
极氪001
极氪001基于SEA浩瀚架构打造,共推出3款车型,分别为WE版和YOU版。WE版包含两款车型:长续航双电机版、超长续航单电机版,售价为 28.10万元;YOU版为超长续航双电机版,售价36.00万元。由于WE版的两款车型价位均为28.10万元,我们就以这两款车为例。
极氪001是一辆豪华猎装轿跑,采用全新的光电映射美学设计理念,前脸为极夜天际设计语言,矩阵式LED大灯32个单元独立可控,1.47米贯穿式LED尾灯被称为“能量刀锋”,扰流板为“光之翼”,前后轮眉设计较为 突出,下侧是尺寸为22英寸的轮圈,样式被称为“能量光刃”。另外,侧面车门窗为无框设计,车门还带有自动吸合功能,高级感十足。
动力方面,长续航双电机版搭载了两台高性能电机,最大功率为400kW,峰值扭矩为768N·m。而超长续航单电机版则搭载了一台200kW的驱动电机,最大扭矩达384N.m。续航方面,长续航双电机版搭载了一组容量为86kWh的三元锂电池组,工况续航里程为526km。而超长续航单电机版则搭载了一组容量为100kWh的三元锂电池组,工况续航则达到了惊人的712km。
通过对比不言而喻,极氪001在续航与动力方面均超过Model Y标准续航版,再加上激进未来的外观,收获了不少车主的青睐。不过,之前极氪001被曝出变相涨价、减配等事件而遭到车主的投诉。不过好在事件在之后得到有效化解,也算是一个曲折的小插曲。
蔚来EC6
这里为什么要加上蔚来EC6呢,虽然其属于入门的运动版(70kWh)车型的价位为36.8万元,但是通过电池租赁方案支付的话,其到手价格为28.36万元(月租980元起),相比于Model Y标准续航版只贵了7600元。
蔚来EC6车型的外观延续了其家族式的设计理念,分体式前照灯组拥有很强的品牌识别度。 而其前脸造型与ES6车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前置摄像头、多个毫米波雷达以及多个超声波雷达证明其搭载了自动驾驶辅助系统。 而该车型的侧面造型则同样动感十足,X形的线条设计立体感十足 ,而与轿跑车式掀背造型搭配则特别搭配。
EC6运动版车型搭载前、后160kW双永磁电机组合,峰值功率可达320kW,最大扭矩610N·m。电池方面则搭载一组容量为70kWh的电池包,其综合工况续航里程最高可达430km,如果支付5.8万元的话,即可选择搭载100kWh的电池包,其综合工况续航里程最高可达605km。
这样看来,EC6虽然贵了不到1万元左右,但是在动力方面超越了Model Y标准续航版,不过续航方面则少了95km,但换来的动力表现与车辆的口碑却很好地弥补了这些。
编辑总结: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Model Y标准续航版的综合性能与市面上的热门车型相比,优势其实不是那么太显著,甚至在某些数据的表现还要低于前者。不过,Model Y标准续航版真正具有“杀伤力”的,不仅是其被特斯拉寄予的厚望,更重要的是在23-36万的电动车市场中,Model Y有着非常强悍的品牌号召力,何况标准续航版相比长续航版和高性能版价格分别低7万和10万元,大大超出了市场预期,直至出现“爆单”现象。所以可见,Model Y标准续航版虽性能被简化,但是终究被特斯拉的光环所笼罩,而接下来国内各大车企将会推出哪些对策,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