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的产品加速铺货中国,充电设施也在加紧同步建设,中国官员在公开会议上大谈特斯拉时的兴奋艳羡赞赏之情溢于言表,刺激得中国电动车企业总裁王传福(点击查看最新人物消息)脱口而出“比亚迪分分钟能造出特斯拉”。此后,便有电池系统终身免维护的中国混合动力车“秦”的高调上市,也有上汽纯电动车、混合动力车先后上市,更有吉利汽车宣称近期远期工作重点是新能源车。短短几个月,中国新能源政策接二连三密集出台,从《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购买新能源汽车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关于电动汽车用电价格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到《关于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的公告》,体系化政策扶持已见雏形。将混合动力车型拒之门外的地方保护政策也得到调整。中国自主研发的混合动力车已经驶入北京上海深圳街头。
接二连三车身着火的特斯拉,在市场上也惯于煽风点火,尤其是在高调合作方面四处留情,绯闻不断。先是声称要在中国广州、上海和东南沿海地区扩建充电网络,继而声称明年在中国和日本大举铺设超级充电网络,到2015年底,特斯拉在中国的充电站将增加至少30个。这还不算,特斯拉正同松下集团推进在美国建造巨型电池厂计划的新闻也在爆炒,而且,尽管以前跟丰田的合作破裂,尽管马斯克曾对丰田首款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嗤之以鼻,但这并不影响丰田与特斯拉两到三年之间有可能签署重大合作协议。亲爆此料的马斯克勿需说出两家公司最终明确的合作计划内容,他只声称双方可能会联手合作,共同打造规模超过RAV4电动汽车的交易项目,就足以引发日产、大众、雪佛兰等大品牌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对中国新能源市场的渴望。
仿佛特斯拉独特的办公大楼每天都有新动态发生,不断爆出的“预计”性新闻不失时机地吸引公众眼球的同时,股票扶摇直上,特斯拉车身接连着火的新闻被悄然淹没。而世界电动车行业的大部分注意力都集中在别人的特斯拉和自己的电动车上面,没有人再去关注特斯拉究竟为什么会反复起火,马斯克也就懒得再去解释,并且不断传递出类似于“向世界开放所有专利”、“未来当中国全国强制性的直流电充电标准确定之后,特斯拉将积极调整保持和中国标准的兼容”等虔诚谦恭的合作信号和更新的新闻,继续引燃世界新能源车大战并使人们不自觉地为特斯拉的产品品牌印象加分。舆论就这样被马斯克主导者牵制着,由此引发的鲶鱼效应客观上增加了各新能源品牌之间和中国市场的竞争氛围。特斯拉每一个合作信号,都给人以实在的诱惑和谦恭的好感,但每一项合作都保留了它自己密切的利益相关性,保持了和中国电动车直流电充电标准的兼容,也就保留了特斯拉对中国充电设施充分利用的权利;向全世界开放了专利,也就将世界范围的零部件企业绑定到了自己的电动车上,从而获得长久的利益获取通道。
低眉颔首,是为了更深刻地融入中国市场。特斯拉对中国市场的倚重依赖缘于美国对特斯拉的不冷不热。
特斯拉在美国并不顺畅。很多州将特斯拉的销售形势置于非法状态不予认可。
特斯拉墙里开花墙外香,在中国长驱直入一路绿灯,备受拥趸,杭州等地免费提供充电站地皮的特斯拉,在美国多数地区却遭到直销的抵制。其中被人忽略的一个原因,与美国石油财团对新能源天然的抵触和抑制难脱干系。新能源汽车形成了传统能源替代预警,虽是萌芽状态,也为传统能源的掌控者所不容,只要他们袖手旁观,新能源就只能孤军奋战。
目前从全球市场上看,只有中国对新能源战略的推进最为积极。因为美国掌握石油资源的主动权,对石油没有根本的依赖。新能源是中国逐渐减少石油依赖、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战略,所以,中国推进新能源战略,更为迫切,更为真诚。
国内方面,从主观上说,建个加油加气站,易如反掌。而建个充电站,难上加难。因为加油加气站有利益分享者,而且是眼前见利,利润丰厚;而充电站只有投资者而没有利益分享者,其利遥不可及,只亏不盈。全国各地加油站拥有着停车加油空间和改装充电站的充裕空间,中石油和中石化只要闭口不言,对充电站僵局袖手旁观无动于衷,任凭怎么呼吁利用现有加油设施加装充电设施,都会无济于事。
新能源车发展的需求、动力越大,对充电设施的要求就越高,来自规划、房地产、国土资源等各方面的阻力就越大。新能源车型推广的动力越大,补贴需求就越多,落实补贴的阻力就越大。这需要新能源推广拿出非凡的魄力实施破冰之举,才能让新能源战略得以扎实推进。
特斯拉的到来,增加了中国新能源破冰的外部力量,也激发了紧迫感产生后一致对外的内部力量。
尽管特斯拉处处伸手,处处拓展,似乎无孔不入,野心大得惊人,但毕竟产品力在,起火事故没再发生,产品设施同步推进,速度很快,合作姿态很高,态度恳切,开拓的魄力几乎无可匹敌。也正因此,特斯拉才迅速在中国引燃了世界新能源车大战。
作用于国内市场的中国新能源刺激政策恰逢其时,与汽车企业上下呼应,与特斯拉的鲶鱼效应里应外合,对中国新能源研发激励和市场启动产生了综合作用。
但特斯拉毕竟是强劲对手。面对强势进攻,危机感瞬间增强的中国电动车企业不可能面对强手坐而待毙。包括比亚迪、上汽、吉利、奇瑞、东风启辰在内的企业,电动车、混合动力车型计划不自觉开始加速,包括混合动力中级轿车、SUV、中级电动车在内的各中低端车型开始陆续上市,在政策扶持下,获得了积极的市场响应。工信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8月,国内新能源汽车生产5191辆,同比增长近11倍。其中,纯电动乘用车生产2447辆,同比增长近8倍,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生产1594辆,同比增长近27倍;纯电动商用车生产284辆,同比增长近3倍,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生产1300辆,同比增长近37倍。前8个月,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31137辆,同比增长328%。
目前,特斯拉虽然从高档豪华车开始自上而下地对中国电动车实施阻挡篮球投篮式的“盖帽”式封顶,但短时期内,对中国中低端市场,还难以拿出对应车型,而恰恰中国新能源产品,已经实现了中低端大小车型全覆盖,在市场先入为主,抢到了先机,与特斯拉形成了上下对峙的局面。对特斯拉来说,中国企业可以以小博大,采取群狼斗猛虎战略,实施对特斯拉的包围,守住中低端堡垒,同时加紧推出高档电动车,瓦解特斯拉的拓展势头,蚕食被特斯拉觊觎的市场。而特斯拉产能有限,设施有限,市场小众,销量难以快速提升,这反而让中国企业拥有了后发制人研发高档电动车的追赶时间,获得反扑的可乘之机。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宝马、大众、雪佛兰、丰田、日产等世界大牌新能源企业觊觎中国市场久矣。特斯拉顺水顺风,让他们各自摩拳擦掌惴惴不安。宝马之诺强势登场;大众汽车2010年就宣称将致力于制造“中国消费者喜欢并能买得起的电动车”;丰田更是鼓吹生产9万元低价电动车;大众汽车集团(中国)的高尔夫电动车(Golf blue-e-motion)、朗逸电动车(Lavida blue-e-motion)和途锐混合动力车型(Touareg Hybrid),以及展现未来电动化移动概念的E-Lab等设施即将进入中国;日产聆风、雪佛兰增程式电动车也加紧进入中国的步伐;比亚迪与克莱斯勒合作的腾势已经上市。在谋划产品布局的同时,充电设施的竞争已经开始。宝马与地产商合作布局充电设施;丰田与中国协作在华建立电动车充电设施;五大央企“抢滩”充电站充电桩市场;特斯拉声称与国家电网合作愉快;中国考虑设立1000亿充电桩基金,用于建设更多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并刺激电动车需求;中国将对经营性充电桩免6年基本电费;北京新小区18%停车位建充电桩;中德已达成协议,将统一电动车充电接口标准,共享充电设施。中国新能源市场一时间风生水起,强敌与弱旅共处,竞争与合作并行。
中国企业家有个愿望,就是借助新能源车,实现弯道超车,摆脱中国汽车工业落后的局面。但目前,强敌环伺,胜负难料。国内电动车研发生产如火如荼,但新能源车的市场份额只有传统汽车的千分之二;国家支持电动车消费,但获得地方补贴的城市只有十几个;充电设施普遍开建,但多地出现充电站、充电桩废弃的现象。本来中国新能源车已经站在与国际巨头的同一起跑线上,如果起跑不利,势必将重蹈传统汽车被动落后的覆辙。
在中国传统动力汽车市场份额连续一年持续下滑的情势下,新能源车的市场占领至关重要。为乘势而上,目前急需政策制衡达到均衡,加速新能源车型和设施的对接,充电站因车而设,桩随车走,充电设施和新能源车交相互动,随时策应,稳步扎实推进,同时加速新车研发,降低成本,全国统一地方补贴标准,加速市场推广,确保在未来世界电动车大战中,在天时地利人和综合优势支持下,稳操胜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