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视界报道】9月7日,在2022第四届全球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供应链创新大会上,麦肯锡(上海)咨询有限公司全球董事合伙管鸣宇表示,软件的复杂度在过去十年大概是翻了四番,也就是说为了要应对新的功能,为了要带来更好的体验,也为了需要整合更多的智能硬件,带来的软件复杂度翻了四番,但同时软件开发的效率在过去十年大概只是提升了1—1.5倍。
以下是麦肯锡(上海)咨询有限公司全球董事合伙管鸣宇的演讲实录:
大家早上好!很高兴昨天在高层论坛跟各位嘉宾分享了一些在芯片这块的内容。昨天苗部长也提了,芯片和软件是两个最关键的往前发展的抓手。今天在这个分论坛,也借这个机会和大家更多的分享一下我们在过去一段时间,作为行业的参与者观察到的一些整体的变化,以及在我们看来往前走这样一个大的转型当中可能会碰到一些挑战和我们的一些建议。
我们如果来看往前走,到2030年,如果仅仅是从整车的销售来讲,基本上这个市场整体的长期预测还是比较稳定的,基本上整车一次性的汽车销售量在全球来说没有明显的变化。但在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是软件,另一方面是从ECU、DCU向未来整个电子元器件的变化,这两块成长的速度,因为整车的电子电气架构以及所需要的软件都在大幅度提升,所以尽管大盘的变化相对比较有限,但是当中的这些部件会带来比较快的增长,我们看到整体的年复合增长率对软件来说都是接近两位数。
这样的情况,实际过去几年已经开始了。但我们的观察是,软件的复杂度在过去十年大概是翻了四番,也就是说为了要应对新的功能,为了要带来更好的体验,也为了需要整合更多的智能硬件,带来的软件复杂度翻了四番,但同时软件开发的效率在过去十年大概只是提升了1—1.5倍。换句话来说,软件的复杂度和效率的提升当中是有一个非常大的差距,我们没有办法靠仅仅是效率的提升来应对未来的整个复杂度。所以这个是我们认为在这次转型当中对于所有汽车产业链当中相关参与的企业都会面临的挑战,无论是主机厂、还是Tier 1、还是相应的软件供应商,这个是我们觉得最大的一个挑战。
在应对复杂度跟效率之间的差距,我们麦肯锡在过去一段时间也有一个专有的数据库,我们对标了所有开发企业他们的开发效率、他们的开发通量以及整体的软件质量上,我们对他们的一些成果进行了对标跟评估。有一点是非常明确的,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里面深色部分是在所有的这些对标企业里面处于第一个四分位的,就是相对比较领先的企业,浅色是相对比较落后的,无论是从开发效率,还是从开发通量,以及质量,我们刚才看到的这个倍数是一个行业面临的挑战,但是在个体的企业里面实际是完全可以实现非常大的不一样。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当一个企业在解决了效率和质量,而且是通过一些高效的方法来解决这个挑战之后,他整体的竞争力,无论是在效率、产量、质量上,都会和其他相对后进的企业会产生3倍—6倍的差别,这个优势对于应对未来这几点整个复杂度会进一步提升,这个优势会越来越明显。
我们也看到,在整个转型尤其是智能电动汽车新的时代,实际上参与者越来越多,软硬件的结合也成为了一个必备的趋势。我们可以看到,以前大家可能不太熟知的一些企业也纷纷开始入场,参与到这样一个竞争当中,我们这边也有一张示意图。
实际我们按照原来传统的汽车行业的产业链,有整车厂,当然也有后市场,也有Tier 1,包括Tier 1后面的一些供应商。可以看到,无论从车外的服务、车载的软件,还是硬件,今天或者我们看到过去的每个产业链上的一些参与者、一些企业,在今天实际都在寻求一些新的突破,大家无论是从整车厂往后去整合,还是一些传统的Tier 2、Tier 3、Tier 1开始垂直或者是向前整合,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个企业都在这样一个大的转型过程当中希望寻找到自己一个新的定位,因为确实在智能电动车时代可能整个版图才刚刚打开,整个产业链未来会形成什么样的图景,可能还在形成过程当中。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企业都希望在这样一个新时代去掌握更多的主动权,无论是通过向前整合、还是垂直整合,都有非常多的我们看到他们所谓战略的拓展。
大家肯定会问,这么多企业大家都想去占据主动权,胜负手在什么地方。这也是麦肯锡我们在过去好几年参与服务了很多行业当中的相关企业,我们也观察到了很多企业在这个过程当中已经采取的一些路径,包括我们前段时间也发表了一些我们对这方面的见解。我们觉得,实际整个软件能力提升分两大块,有道和术。其实我们今天看到大家谈的比较多的,可能会是在术方面,大家经常会谈到,要有完整的开发工具链,大家也谈到可能需要有资质和外包,到底该怎么办,怎么样建立生态圈,大家也会经常提到软硬解耦该怎么解,怎么样让研发的团队能够高效的协作。当然规模化敏捷大家已经谈了非常多了,但实际落地当中还会碰到很多问题,尤其是以前的瀑布式的开发、以前V字结构的研发流程,可能在新的软硬解耦的时代怎么样能够去做一些调整,这些其实是我们看到很多车企、很多产业链参与企业都在谈的比较多的。
我们想说,往往我们今天看到有一些企业在转型当中面临更大的挑战是有术无道,其实真正软件的转型后面的本质是,我们从以前的一个工程师思维,怎么样能够在软件赋能的新时代迅速切换到用户思维,从我们能做什么到用户需要什么。大家可能会说,以前车企不也都是这么干的吗,实际真正研发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开始会有很多时候大家都是出于我们对所谓客户的认知,一代产品在SOP之后调整的空间不大。但是因为有了软件,甚至包括现在有了硬件的升级,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更多的功能可能需要通过软件来实现,所以这个其实对于所有参与企业里面我们怎么样把整个底层的用户意识,包括我们怎么样在企业里面可以借助全体系来通力合作。更关键的是文化土壤,实际在这样的转型过程当中,大家以前惯有的一些研发的思维、惯有的一些硬件驱动的流程,可能都面临着怎么样在新的时代做一些调整。所以这个是我们觉得从道的层面每一个企业都需要想清楚怎么样去做转型,怎么样让自己的组织、让自己很多的设置都能够适应新的时代,是可以随时去更新我们的产品,让用户能够享受到更好的服务,让他能体会到品牌到底代表着什么、品牌到底可以给他什么,当然这个术也非常重要,我们看到每个企业需要去具备的。
这个也是我们在转型的很多工作当中我们自己出来的四大块11个模块的工作包,实际在每一个企业的转型过程中,端到端可能都会面临这方面的挑战,最重要当然从愿景跟战略。实际我们看到,今天很多企业一说全栈自研、一说就是要打造SOA,非常宏大,也非常广阔,但是我们觉得所有参与在这个生态当中一定不可能每一家企业都可以做所有的事情,这个里面怎么形成一个生态圈,怎么样去打造一个产品组合,有一个正确的战略规划和我们的产品体系能够合在一起,这个我们觉得当然是一个很大的基石,是11个工作包里面比较重要的一块。当然组织和人才往往大家谈的更多的我们去哪里找下一个首席架构师、我们去哪里找下一个软件大拿,但最后的软件再大的大拿一个人能做的也很有限,我们刚才说整个软件的复杂度和软件开发效率当中的差距,其实是需要一个体系性的架构,需要整个组织提升能力,来克服这样的挑战。所以这个是说,在左边我们看到,无论是愿景战略、还是组织人才,这两块实际是相对我们刚才谈到的也是偏道的这块转型的工作领域。
右边我们可以看到,从交付管理,无论是自研、还是外包,还是整个开发维护流程,软硬解耦,大家经常说软硬解耦好像都做到了,看我们的软件团队也成立了、硬件团队也成立了,团队解耦很容易,但是真正能够把它们又合在一起,而且是成一个有机整体的产品,是我们看到其实今天大家在这个转型当中会碰到的一些挑战。
当然整个开发能力,无论是CICD,还是端到端的开发工具链,这些可能相对偏术一些,但是整体我们看到,其实每个企业从以前相对更多的是硬件驱动,对于软件的了解相对会有限,到未来软件赋能、软件驱动、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很多研发组织,甚至是整个企业组织,可能都需要做相应的调整,从能力的具备也要做相应的提升。这个是我们观察到的一些核心的挑战、核心的工作包,也是跟大家做一些分享。
最后我们觉得,这样一个变化非常激动人心,以前我们说产品一旦SOP交到客户手里面,基本上几年以后再见,除了传统的一些维护保养、维修,基本上跟用户的连接是相对比较有限的。在新的时代,尤其是智能汽车的时代,有了软件赋能,有非常大的可能性,跟客户的交互可以是实时的、可以是全方位的,怎么样打造这个产品、打造一个服务、打造一个体验是能够把客户深度绑定在产品的周围、绑定在企业的生态圈里面。我们认为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当中,软件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赋能力量,这个是我们觉得,昨天苗部长也提到,一软一硬我们也高度认同,我们认为软件会是一个很核心的抓手。但是要克服我们之前说的差距或者说这样一个能力的挑战,这当中的工作我们也认为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所以在这边跟各位领导分享一下我们的一些初步的观点,更多也期待跟大家有进一步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