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年前,苏联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Sputnik,瞬间打破了人类头顶古老的寂静,就此拉开了人类太空探索时代的帷幕。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人类经济活动的触角逐步延伸至太空,这块“无主之地”逐渐成为守卫国家主权的焦点,在争夺“制空权”方面,特别是关乎信息传输与太空探索的领域,成为了下一个百年国运的命脉。当造福于民的科学技术成为别人手中的刀子时,“卡脖子”的代价将彻彻底底地制约一个国家的民生发展与安全。
跌宕起伏的航天史:从任人摆布,到中国速度
上世纪90年代,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已完成全球组网,牢牢占据先发优势。要知道,掌握了时间和空间,就控制了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基础信息。1993年7月,中国“银河号”货轮行驶至印度洋时,遭遇所在海域的GPS服务系统被故意关闭的状况,被迫在公海停滞了三周。银河事件让我们彻底觉悟:没有卫星导航系统这个国家就没有安全,将任人宰割。
我国坚定信心,举全国之力,400多家单位,30多万科技人才,26年奋斗,终成大器——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北斗导航这个被誉为教科书级别的经典反超案例、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中的黑马,其研发过程可谓跌宕起伏,经历不少辛酸往事。其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争分夺秒打赢频率保卫战。
中国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在2000年进入了国际电联的频率总表,正式取得合法地位,只等卫星发射,就能成功启用。但根据国际规则,如果不在国际电联内合法登记,或在登记后的七年里没有使用该频率,卫星就无法合法地使用该频率资源。因此,构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就需要北斗二号的立项,且这个立项需要在7年内尽快落地。
在20多年前的中国,自主研发航空航天技术是一件非常难以想象的事情,因此,大家一开始也试着选择了一条相对简单的路线——依托欧洲抛出的橄榄枝:“伽利略”导航卫星计划。未曾想,这个看似靠谱的项目在美国的干涉下一再耽搁,中国白白花了2.3亿欧元的学费,却几乎颗粒无收的在5年后被迫出局。
痛定思痛,中国决定重新将注意力放在北斗二号的建设上。2年内完成欧美十几年的航天研发成果,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中国工程师们日以继夜地克服各种困难,偏偏就在2007年春夏之交实现了这个天方夜谭的任务。2007年4月14日4时11分,北斗二号首颗卫星成功发射,在卫星发射前,北斗二号的抢修工作争分夺秒,直到最后一刻才呈现出完美的状态。4月17日20点,卫星发出第一组信号,比国际电信联盟设定的“七年之限”提前了4个小时。
从此,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率先抢占频率,北斗这波“反杀”让伽利略计划至今仍遥遥无期。网络爽文一般的反“卡脖子”故事,背后是大国战略的前瞻和科研人员的辛勤耕耘。
民用技术,也要“反卡”欧美的脖子
时间荏苒,随着近年来北斗卫星、风云卫星等尖端太空技术的相继出现,逐渐崛起的中国航天也开始与GPS、星链卫星开展了角力,成为我国在太空领域维护国家安全的定海神针。尽管卫星导航系统,最早源于战争需求,但它的作用远不止军事领域。航天技术集宇宙学、气象学、物理学、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遥感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众多科技成就于一体,在关乎民生福祉上,也成为造福国人的中坚力量。在无人驾驶、测绘、航海、救灾等众多领域,卫星导航系统都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在“科技于民”的思想构建下,我国风云三号气象卫星所搭载的红外遥感技术也开始运用在交通领域,该技术曾监测过重庆山火,贵州旱灾,为国家气象安全提供了安全保障。而作为民用新能源汽车行业领军企业的埃安,也率先将风云三号卫星的航天技术运用在旗下高端品牌Hyper昊铂之上,为用户带来全面的智驾安全保障。
Hyper GT是埃安Hyper昊铂王牌车型,在刚过去的广州车展正式亮相。埃安联合中国航天,赋予了它海量的“独门绝技”——航天级红外遥感技术、星基融合定位技术等等。这一系列国家级的高精尖技术,不仅打破了用户对于“智能驾驶敢装不敢用”的刻板印象,更突破自研技术关卡,为行业树立了全新典范。
航天科技+黄金三角 智能驾驶安全被重新定义?
如今的汽车行业对智能驾驶有着多种不同的路线方向,特别是在感知系统上,存在视觉方案和多融合感知方案两大流派。其中,纯视觉路线因其所搭载的自动驾驶感知设备比较少,因此在车辆的制造成本上得以削减,但对于系统的要求则非常严格,并且可靠性上也很有局限。
除了特斯拉的纯视觉方案外,大多数都采用了视觉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感知设备组成的多融合感知系统。多融合感知系统除了依靠摄像头收集图像信息外,还会根据车辆搭载的其它感知设备来进行环境感知,如此一来大大提高自动驾驶的安全性。只不过,要能够支撑起多融合感知系统,其背后的电子电气架构的综合统筹能力则必须强大。同时,感知设备对于光线和环境具有较高的要求,在一些特定环境下其使用效能还会大打折扣,比如视觉摄像头会因光线较暗导致视线受阻,而激光雷达也会因雨雾天气而导致探测距离缩短。
纯视觉感知错把路牌当车辆的“幽灵刹车”
而之所以将Hyper GT的智能驾驶能力称之为最强,莫过于它在多融合感知系统的基础上,将全球首创的航天级红外遥感技术融入了智能驾驶,以此来提高智驾安全能力。
那么,什么是红外遥感技术呢?
我们先来举个例子,在我们看过的美国大片中,总会出现一个剧中人拿着一个带着红外瞄准镜的武器,通过画面里的红色、蓝色的画面搜索目标。即使躲在石墙后面也会被发现,看着特别神奇。其实这是一种电影夸张的手法,不过也反映出了红外技术的真实优势。
电影里的红外热成像瞄准
所谓红外技术,是依靠成像系统获取物体自身热辐射强度,以及物体反射的热辐射强度来进行成像。一般来说,物体内部的分子和原子始终处于运动状态,因此其运动的强度决定了物体向外发出红外辐射的强度。远红外成像经常被用在航天探测、军用侦查、武器指导等方面,而其中的航天红外遥感技术最为先进。
Hyper GT所搭载的航天级红外遥感技术,就源于中国成功发射的第三颗“风云三号”气象卫星FY-3C,这也是航天核心技术首次落地于民用领域,并运用到智能驾驶层面。相比较传统的感知设备,Hyper GT所搭载的航天级红外遥感技术通过生命体热辅助成像来精准识别生命特征,不会受恶劣天气影响,即便是夜晚会车等强弱光交替、眩光等场景仍能清晰成像并进行准确识别,弥补了雷达+摄像头感知能力不足的问题。
由此可见,高度依赖可见光感知设备是严重威胁智能驾驶安全的因素。如此一来,创新采用航天级的红外遥感技术,Hyper GT将极大地摆脱光线因素干扰的问题。
同时,Hyper GT还搭载了3颗第二代激光雷达。该激光雷达为全球首款可变焦激光雷达,其分辨率方面是支持调控的,采用二维MEMS智能芯片扫描架构,具备“智能凝视”功能,区间在0.2°-0.05°;刷新率方面也是可调节的,并拥有区间 10Hz-30Hz;可视角度120°FOV;探测距离达300 m的惊人实力。
在高速场景,第二代激光雷达能智能“凝视“动态物体,提高ROI区域垂直分辨率,让系统更早发现远处障碍物,提升在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的自动驾驶体验;在城区场景,智能“凝视“动态提高刷新帧率,帮助车辆更快响应周围车辆、电动车、行人等障碍物的动态变化,提升城区街道自动驾驶体验。
基于如此强大的多融合感知系统,Hyper GT能做到360度环境、夜障、雨雾、雾霾等全场景全天候感知覆盖,做到了真正的无惧“鬼天气”,不怕“鬼探头”,就连暴雨夜中的小黑猫都能被精准捕捉识别。
可以看出,Hyper GT所搭载的红外遥感技术+3颗第二代激光雷达,以及其他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组成的多融合智驾感知系统,不仅提高了车辆在夜间与极端天气下智能驾驶的安全性,在任何复杂路况下还能提供更为人性舒适的自动驾驶体验,而这是仅依靠视觉感知系统来完成自动驾驶的特斯拉所无法触及的。
要是能够支撑起多融合感知系统,其背后的电子电气架构的综合统筹能力则必须强大。行业领军企业的埃安推出的全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星灵架构,是Hyper GT智能驾驶的基石。
超跑颜值+王牌技术 技术猛料不负赛道之魂
对于一款纯电车型来说,平台的技术实力决定了其在动力输出与操控方面的综合能力,而到了纯电GT,平台被赋予了更多内涵。作为全球唯二拥有纯电专属平台的车企,埃安先后在2017年、2019年推出AEP1.0纯电专属平台与AEP2.0铝合金纯电专属平台。而此次Hyper GT应用的AEP3.0纯电平台,不仅延续大空间、长续航、高安全等优势,重点对驾控乐趣进行了强化。而此时的保时捷也才刚刚推出PPE平台,可以说在这方面埃安足足领先保时捷三代。
Hyper GT引入全球最快超跑级电驱技术,可以实现4秒级后驱加速。最高输出功率250kW,最大扭矩430N·m。虽说现在市面上不少的纯电轿跑也能实现4秒级破百,但他们都是依托在纯电四驱的动力配置下,而Hyper GT实现的是4秒级的加速却紧靠纯电后驱完成,其实力不容小觑。
不仅如此,Hyper GT还搭载了AICS智能底盘系统,其可以根据轮速、转角、油门、横摆角速度等一系列参数,进行车轮输出扭矩、制动力矩以及悬架刚度的调整,实现多系统动态匹配控制,进而让车辆拥有更好的操控性和更强的弯道性能。如此使得Hyper GT可以实现5.3m内的同级最优转弯半径,转向精准度、灵敏度相比埃安家族的其它车型提升了30%。安全制动方面,Hyper GT也达到了行业一流的<35米的百公里制动距离。并且,搭配50:50的黄金车身配比,Hyper GT可根据实时路况,以10倍于其它车型的扭矩响应速度,迅速调整轮速、转角、电门、横摆角速度等一系列参数,从而完成输出扭矩、制动力矩以及悬架刚度的适配,让各个系统都能动态匹配实际路况。因此,通过优秀的电驱技术与底盘性能,让Hyper GT彻底搅动了豪华GT只看欧美的市场格局,将纯电GT带入一个新纪元。
如果说在智驾与动力方面,Hyper GT已经反卡欧美脖子,形成了独有的技术优势,那么在车辆的设计语言上,更是书写了中国新能源车掌握全球审美的新篇章。Hyper GT采用充满国潮风采的“风生水起”设计语言,流畅舒展线条让Hyper GT整车像一枚金属水滴一样,并使其拥有了0.19Cd全球量产车最低风阻,为延长续航提供了先天优势。不仅如此,Hyper GT还搭载了百万级超跑中才能拥有的旋翼门和全球唯一的一体式仿生格栅设计,并且还配备了三段式弧面设计的电动尾翼,如此形成了七翼组合,使其拥有了无与伦比的视觉冲击力。
而除了形体美,Hyper GT更懂得驾驶享受的优雅。其配置的23个扬声器组成的声场系统,采用了8寸前排低音单元,推动空气的面积是行业水准的1.5倍,让任一位置都能1080°声音环绕。这套音响在呈现自然之声时可以至真至美,拥有交响行宫般的极佳表现。所以,在拥有视觉与听觉的全面刺激下,Hyper GT真真正正地掀开了纯电美学带来的科技豪华新篇章。
写在最后
在全球汽车处于大变革的背景下,自主品牌也迎来了跃升的最佳时机。作为行业领军企业之一的埃安,要做世界前三的高端智能电动车品牌,并突破外国技术“卡脖子”的困惑。而在此愿景下,Hyper GT的出现势必将打开市场格局,并在未来的高端纯电市场中,让“中国创造”成为世界标杆,在国际的舞台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想当初,特斯拉model 3自导入国内市场,就迅速攀升至细分市场头部。不可否认,特斯拉在芯片与算法方面在现阶段无人能及,但随着芯片算力的提升,像埃安这样的融合感知能力就有了更多的玩法和可能性。通过不断革新,以埃安为首的中国新能源车正在带来更安全的科技体验,以小步快跑的模式,在探索中不断超越,所以我们在夸赞特斯拉的同时,更加为国内的先行者们折服。
Hyper GT的到来,让国内市场在苦等5年之后,终于迎来能打败特斯拉的新希望,让中国的新能源市场再次开启王者争霸时代。Hyper昊铂还将专人专事打造专属团队,建立独立专营渠道,采用全新的营销服务模式,为用户带来全新高价值体验。随着Hyper GT开始盲订,并将在2023年上半年正式量产交付,它正以绝对领先的技术实力,实现产品对行业的"降维打击"。
此刻,Hyper GT已经迈出了第一步,未来它是否能创造出更多想象,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