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视界报道】2023年3月31日,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主办,清华大学、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共同协办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3)在京开幕。在3月31日上午举办的双智论坛上,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交通分院院长赵一新表示,如何把智慧化、先进技术手段运用到治理中,提出来的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如何打造,都是二十大给城市建设发展提出的新问题。
以下是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交通分院院长赵一新的演讲实录: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在这个论坛上和大家交流城市智慧化治理的一些思考。
刚才三位专家“车路云”都讲了,我们“双智”到这里没得讲了,但是我觉得“双智”试点、“双智”协同最后到城市的应用场景到底怎么做,其实还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包括刚才王首席在第一个报告里说了我们的技术、产品最终目的是什么?最终的目的还是要在应用场景里能够用到,让老百姓能有体感,真正能把产品转化成最终的服务。 所以我今天和大家交流的题目主要是结合城市治理方面的智慧化提升,我们智慧的车、智慧的基础设施如何能够在这个场景里面很好耦合,这是我今天交流的主要的内容。
第一方面,形势需求。
总体形势,二十大报告也提出来了,城市在未来规划建设治理的方向,对治理第一次比较非常清晰地提出来,因为之前城市化快速发展,大家非常擅长规划建设,治理其实是我们的一个短板。如何把智慧化、先进技术手段运用到治理中,包括提出来的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如何打造,都是二十大给城市建设发展提出的新问题。当然还有更重要的就是现在整个城市更新的计划、城市更新的行动,城市化进入65%这样一个水平,我们进入一个城市时代,城市更新的工作怎么做,还有就是“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对智慧城市提出的一系列要求,包括传统基础设施的智慧化以及智慧化的改造等等这些内容。
第二方面,智慧治理。
下面我们就结合这个场景来看一下,在城市治理平台如何让治理更智慧,如何能够让车和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城市的服务能够有很好的融合。比如我们在做的无论是城市大脑也好,现在城管体系也好,总体的架构一般都是一张感知网、一个智能化云平台作为一个底座,我们的数据中心、计算中心都是相当于基本的能力。但是最重要的其实还是我们的N个智能应用场景。
这里梳理一下,现在在我们城市里面其实哪些场景和智慧化的手段关系比较密切呢?城市交通肯定是一大块,刚才很多专家都讲了,车辆的问题、安全的问题、事故的问题,这肯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场景。另外城市管理、生态环境以及公共安全还有其他,包括我们刚刚结束的公共卫生的防疫其实都和城市的治理是有关系的。
1、这里面首先看一下“智能+城市交通”具体的领域,整个交通系统的优化。因为“双智”是智能的车和智慧的基础设施,包括王总第一个报告提到的,我们在国际语境中交通不是只指车,是整个城市的交通系统,指整个交通系统所有的参与者包括人、车、路都在里面。我们的交通系统如何优化评价、重点车辆如何管理,危险品车辆,刚才邮政配送的车辆还有停车管理这些都是非常具体的场景,我们也有很多的指向,如何通过智慧的手段减少违章停车问题、减少对交通安全产生很大干扰的比如渣土车、危险车、“两客一危”这种大型城市对城市的安全产生比较大干扰的车辆智慧化的管理。当然还有整个城市交通品质提升,整个路网运行速度的监测,车和路之间如何有很好的协同,包括城市里面的人和城市之间监测的关系。现在住建部正在推的,在城市里面,如果交通系统的话,重新按三大系统分类。快速交通系统主要指快速路和轨道交通;生活型交通系统和我们的生活型道路网的密度、停车、巴士公交都有关系,包括和物流配送都有关系;还有慢行绿道,和健康有关系的,和步行道、自行车道这些是有关系的。
还有从点到线到面,我们如何用不同级别的数据精度,不同颗粒度的数据精度为城市的治理提供基础的赋能。包括商业化服务,包括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最终都是为了城市中居住的人来服务,像车路协同,其实现在主要协同的就是多杆合一智慧的综合杆,挂载设施如何和车产生很好的互动。
2、城市的管理,也就是每个城市都有城管局,城市日常管理智慧化的手段,当然和车有关系,有些可能和车没有太直接的关系,和车最主要的关系比如桥梁监测、消防通道管理这些都是城管方面具体的场景的应用。还有对重点车辆的跟踪和识别,刚才提到的渣土车、危险车、燃料危险品车,其实它们的违章率、安全率对城市的正常运行和安全影响是非常大的。
3、比如工地的渣土车、城市的垃圾车,这些都和城市的环境有关系。如何使这些对城市的干扰降到最低,也是可以通过智能化手段取得一定的成绩。
4、我们刚刚过去的防疫,和公共安全有关的,在特殊时期、特殊条件下考验城市基础设施韧性问题,考验我们智慧化手段韧性问题,如何为城市里面居住的老百姓提供稳定安全正常的服务,我们在智慧的社区如何打造,落到老百姓小区里面的一些基本的服务手段。
以上刚才讲的就是我们在整个城市治理平台上面的若干个场景,其实看看我们的技术、车辆能够在哪个场景上有一定的生命力,确实如果我们的技术、产品如果在城市空间里面能够和老百姓的生活,和城市的公共服务结合更紧密的话,可能我们的技术、产业的生命力才能够慢慢强大起来。
第三方面,智慧体检。
为什么讲体检?这个也是住建部重点开展的一项工作。城市更新现在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城市其实某种程度上和我们人一样,慢慢进入中年了,需要一些城市更新手段,包括城市基础设施。所以刚才讲如果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城市智慧化的基础设施能够低成本、无缝衔接融入到城市更新的链条中,可能在城市里面车路协同的路走起来会容易一点。
城市体检就是城市更新的基础,把城市作为一个生命体,通过智慧化的手段如何找到“城市病”,我们知道习总书记对“城市病”提了若干次批示,交通拥堵问题、空气污染问题、建筑问题,包括城市的养老、公共服务、防疫的问题等等。城市体检在我们智慧化的手段基础上如何识别城市的问题,这些问题通过专项的调查、多元数据的接入和分析,用城市的治理平台的汇聚,把城市的问题能够抓得更准,用智慧化的手段解决城市治理的问题。像杭州智慧化诊断,通过方方面面,生活宜居还有交通便捷,和我们最直接关系的就是交通便捷,所有体检当中发现的问题通过智能化治理平台能够把它放到治理中去。有了这些问题以后怎么办?有了这些底账我们就会找到它的优势清单、短板清单、城市病清单,我们要去治理城市病。当然对应不同的部门,如果是交通部门,比如说物流配送不及时,或者说交通违章停车过多等等这些其实都有对应的部门解决这些问题。
在规划建设层面,利用不同层次解决城市问题的规划建设,编制和行动方案的具体制定来推动城市体检在城市更新中的落实,来解决“城市病”的问题。这几个例子,包括海口、杭州的例子,最终能够形成一个小的闭环,从体检最后到治理,也就是说从检查到治病,这样的话让我们城市的治理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结果,最终让我们的城市更新能够实现最好的结果。
第四方面,智慧城市未来社区。
这也是我们在地方推动的,最终落到社区,老百姓住在房子里是住在社区的,最终所有的技术、产品要落到社区。我们未来到底是什么样的发展场景?这里面包括人本化、数字化和生态化三个维度其实是最主要的努力方向。这里面我们梳理了未来城市的小单元,未来社区的九个场景,包括邻里、健康、建筑、低碳、治理、服务、交通、创业、教育等等,当然这里面可能和智慧的车有些场景有直接的关系,比如智慧协调,这里面如果作为交通的话可能就是一些不是我们的机动车辆,可能就是我们步行的15分钟的学习地图的打造,15分钟的比如学习的低速的或者临近配送的车辆的应用。还有“知识在身边”,如何把全龄社会打造智慧化手段的运用。还有健康生活,“燃烧你的卡路里”,让大家能够更健康起来。还有医疗、养老这些都是未来智慧社区在智慧城市里面打造的构想。
我这部分的报告,因为车城要协同,最终城市怎么协同,描述的一系列场景也希望未来能和智慧的车能够把车和城二者结合好,让我们在城市更新这样一个具体的工作的推进过程当中,让基础设施的改造能够把智慧的感知包括智慧的产品能够很好地在城市更新过程当中植入进去,这样的话车路协同的路才能走得更顺。确实为什么我们国家走车路协同这个路,其实我个人感觉,因为政府可能对基础设施的管控力度和建设更新的力度会更大,对比欧美国家,可能对基础设施的控制力度没有那么大。但是也有一个成本的问题,如何让我们的车路协同的成本能够更低,让基础设施如何能够实现多元化的目标,不仅仅是智慧化的目标。这样的话在城市更新链条里面,既实现了智慧化的目标,也实现了基本公共服务的目标。在一个多赢的局面下,可能车路协同的路能够走得更顺。
以上就是我的报告,也希望未来的智慧城市建设,车城协同也是非常好的切入点,让我们一起来迎接车路协同发展更好的中国方案。
我的报告就到这儿,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