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Model S双五星安全评级实力的背后 - EV视界
app下载

前往苹果app stroe
搜索“EV视界”下载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国际  正文

特斯拉Model S双五星安全评级实力的背后

 据2014年2月出炉的《中国汽车消费市场满意度调查报告》显示,消费者对于汽车产品品质的关注已远远大于对服务的重视。就产品本身而言,安全性已经成为当前消费者选购汽车时最关注的因素,占据了产品整体表现的44.3%。判断一款汽车是否安全,并非汽车厂家说了算。当下,全球各大权威汽车安全评级机构提供的车辆安全测试结果,可帮助消费者最直观地了解汽车真实的安全性能,比对产品。过去一年里,电动汽车品牌特斯拉频频上榜,旗舰车型Model S连续荣获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及欧洲新车安全协会的“双五星”安全评级,令业界与消费者不禁好奇,这款新兴的汽车产品究竟安全在哪里?又有何独特之处?针对这一疑问,下文总结出了特斯拉Model S的十条“安全秘诀”,以供大家做进一步的了解。

秘诀一:“前备箱”作缓冲,有效吸能

所有见过特斯拉Model S的人,都会被它空空如也的“前备箱”所震撼。由于没有传统的发动机部件,车辆前部腾出了一个巨大的储物空间。这独有的“前备箱”不但可以搁置一大家子人的行李箱,无形中还充当着前缓冲区的角色,在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能最大程度地吸收撞击能量,有效保护驾驶舱人员的安全。

Model S前备箱盖还隐藏着一个神秘的功能。当车辆行驶速度介于19-53km/h之间时,如Model S前保险杠内的传感器检测到与行人碰撞,前备箱盖后部会自动升起约80mm高度,在相对较软的前备箱盖与其下面的较硬组件之间形成空间,可在发生正面撞击时减少对行人和骑车人的头部伤害。细微之处见真章,特斯拉设计师将对安全的考量融入车身设计的每一处,令周到保护无处不在。

秘诀二:铝制车身,比钢材更“刚强”

不同于传统汽车的钢材车身,Model S的车身主要采用铝合金打造,重量更轻,造价也更为昂贵。在车辆制造过程中,挤压件、冲压件和铸件的专业组合实现需要的刚度和强度,令Model S的车身同时具备极好的乘客保护性能以及车辆操控性能。

Model S车身框架均使用高强度硼钢加固,令其可以承受5倍自身的车重挤压。完全平直的双八边形导轨沿车体结构底部布置设计,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吸收冲击能量。从实际高速驾驶强烈碰撞的结果来看,撞击的另一方(汽车或障碍物)往往遭到了严重的损坏,而Model S在撞击后自身受到的损伤很小,驾驶员受到的伤害也很少。“从物体撞击开始到着火大约有5分钟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车辆向我发出警报,说车辆受损,并指导我停车。”美国田纳西特斯拉车主Juris Shibayama描述他驾驶Model S遇到的撞击事故,“哪怕车身前部仍然有火苗,但火苗却未到达驾驶室,车辆内部的一切都没有受到损坏。我甚至还能从手套箱里把我的纸笔拿出来。这次的事绝不会让我觉得特斯拉Model S是一辆不安全的车。我会毫不犹豫地再买一辆。”可见,Model S对于乘员舱的保护十分周到,精准的车身刚度及强度带来了出人意料的保护效果。

秘诀三:重心更低,侧翻零可能

特斯拉将Model S的电池组置于车厢下方,结合Model S最新科技车身结构,可以实现更高的抗扭刚度和更低的重心,使得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侧翻事故几乎不可能发生。车辆底部的整体性设计增强了应对侧撞时的强度,令驾驶舱不易被挤压。

秘诀四:牵引力十足,稳定性更高

Model S牵引力控制设计的精妙之处在于能够保证最大限度的路面与轮胎接触面。无论是在起点加速、沿蜿蜒曲折的道路高速行驶又或者是在暴雨中前行,牵引力控制系统都可避免车辆横移或甩尾,保持流畅的加速性能。

Model S的稳定性控制可以在转向不足或转向过度时提供保护,降低扭矩并对相应的车轮施加制动,提高转弯时的操控性。

秘诀五:车内配置,悉心考虑更周到

每辆特斯拉Model S车内分别配有2个前排头部气囊、2个前排侧气囊以及2个侧面气帘。除此之外,车辆前排配备了具有预紧装置的三点式安全带,后排三座椅均配备三点式安全带,前排安全带还具有声音报警功能。同时,翻滚碰撞传感器以及用于切断高压的碰撞传感器敏锐而高效,能在危机时刻快速反应以保证乘客的安全。

对于儿童的乘车安全,特斯拉也考虑到位。Model S内配有三套第二排LATCH儿童座椅安装附件,可同时容纳三个儿童座椅,两个使用LATCH固定,一个使用顶部系绳和安全带固定。同时,后门的儿童安全锁,能够有效避免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儿童误操作打开车门而造成的危险。

秘诀六:自动驾驶+安全辅助系统,让科技领航

限速提醒、电子稳定系统(ESC)、前后排安全带提醒及车道偏离警告令Model S顺利通过了欧洲新车安全协会的测试,这些功能的实现都要归功于2014年10月最新推出的Model S主动安全系统和自动驾驶硬件。据了解,Model S自动驾驶硬件包括能够感知车辆周围约5米范围内情况的12个超声波传感器、一个前置摄像头、一个前置雷达和一个数控高精度电子制动增强器,这些硬件的组合在未来将帮助Model S实现正面和侧面碰撞预警和防撞、盲点预警、自动紧急刹车等功能,进一步提升车辆的主动安全。

秘诀七:防火设计,让乘客远离火灾

特斯拉汽车的电池采用的是水冷冷却,以保持电池工作在恒定温度。更让乘客放心的是,特斯拉电池组的燃烧能量只有一箱汽油燃烧能量的10%左右,并且分布在16个模块,这些模块之间又以防火墙分隔。当电池发生的火情时,会被电池组架构中内置的防火墙阻隔在车身前面的一小部分空间内,火情根本无法进入乘员空间。“必须要指出的是,特斯拉从未发生过火灾引起的人员伤害(或任何类型的重伤或永久性伤害)。Model S发生着火的概率约为八千分之一,比汽油车的这一平均数低五倍;并且在火情发生时,Model S实际燃烧可能性也相对很低。”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在博客中向公众解释。

秘诀八:三块铠甲,阻止火灾穿透

据悉,从2014年3月6日生产的车辆开始,特斯拉在每辆车的车身都增加了三块车底护甲以阻止可能引发火灾的穿透损坏。这三块护甲各有优点,第一块是一个圆形中空铝条,它可以令物体完全转向,也可以吸收冲击力。第二块是有非常高的强度重量比,更常用于航空或军用领域钛合金护板。钛合金护板可以防止敏感的车底前部部件受到损坏,并有助于阻挡路面碎石。第三块为坚固的浅角铝制挤压板,可进一步吸收冲击能量,提供另外一个偏转层,并在物体无法被压缩或被移开的情况下,最终使得Model S爬升越过物体。这三块铠甲为电池再添防护,足以让特斯拉在发生碰撞时最大限度减少车主的不便,并消除公众对电动汽车安全性一直以来的误解。

秘诀九:电池管理,核心科技

特斯拉开发的电池管理系统的优势在于能够准确估测电池单体的核电状态,保证SOC维持在合理的范围内,防止由于过充电或过放电对电池造成损伤。同时,特斯拉的电池管理系统还会进行动态监测,提升电池组运行稳定性,防止爆炸。此外,Model S电池组中的每一个电池单体都连接着一个热敏电阻以及一系列的光导纤维,同时将热敏电阻连接到电池监控器,将光导纤维连接到光敏感应器。当某个电池单体温度超过安全标准时,热敏电阻将产生一个电信号传达至电池监控器以便启动电池冷凝系统保证电池安全性能。

秘诀十:电子安全,周密防护

特斯拉率先引领了车联网的风潮,但却令其深陷“安全漏洞风波”。就笔者看来,当前业界对Model S的破解,很大程度下都对车辆进行了物理干预。特斯拉的安全保障细化到系统的每一处,无论是车辆本身,还是特斯拉的服务器,又或是每位车主手机上的移动App都经过反复的安全测试与验证。

有趣的是,负责维护特斯拉公司及产品安全的,是硅谷知名的女黑客Kristin Panet,人称“黑客公主”。看来,在黑客团队绞尽脑汁想要破解漏洞一战成名时,精明的汽车厂商也在像软件公司学习,开始“以黑治黑”了。

当然,获得“双五星”安全评级的特斯拉的安全秘诀绝不仅仅只有十个,但是这十个安全秘诀却足以让我们看到特斯拉作为世界领先的电动汽车对安全漏洞的零容忍以及对保证乘客安全近乎苛刻的要求。特斯拉方面曾表示,一旦发生碰撞事故,Model S将保证“带给乘客最低范围的伤害”,其性能完全超越了SUV和小型货车。这足以证明特斯拉在面对被动安全事故中对车主安全保护的信心。未来,经过不断创新,相信特斯拉通过更先进的产品与技术,带动世界朝着更安全的可持续交通迈进。

0
生成封面
网友评论
登录后才可发表评论 发布
相关文章

特斯拉电动汽车登陆迪拜 助力无人驾驶出租车业务

【EV视界综合报道】据美国媒体9月21日报道,日前,迪拜道路和交通管理局(RTA)向迪拜出租车公司(DTC)提供50辆特斯拉电动汽车Model S和Model X,以组成出租车车队。

2017年09月21日

特斯拉重大技术突破15分钟内可更换电池

【EV视界报道】特斯拉早在2013年就有换电池的打算,近期特斯拉有关更换电池有了新的进展。据悉最新研发的电池交换机可以在15分钟内更换完电池。

2017年09月20日

特斯拉新专利解决电动车充电慢硬伤 15分钟换电池

【EV视界报道9月16日消息 特斯拉仍然在探索新的技术,使得更换车载电池更加容易快捷,5月份该公司提交的一项专利揭示了一个新技术,该技术允许技术人员在不到15分钟内更换车辆的电池。

2017年09月17日

特斯拉Model S双五星安全评级实力的背后

据2014年2月出炉的《中国汽车消费市场满意度调查报告》显示,消费者对于汽车产品品质的关注已远远大于对服务的重视。就产品本身而言,安全性已经成为当前消费者选购汽车时最关注的因素,占据了产品整体表现的44.3%。
evlook编辑
扫一扫阅读完整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