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通过联手合作伙伴加速拓展电动公交车业务,不仅在美国市场,在国内也会加快推进,但国内不一定与Uber合作,也可能与滴滴打车、快的打车、神州租车等企业进行洽谈,这是发展趋势之一。
提升电池产能,试水美国电动车市场
全球叫车服务巨头Uber(优步)日前已证实与比亚迪达成合作协议,将在美国专车市场推广电动车服务。
比亚迪内部人士3月15日称,这是一个利好消息,比亚迪通过联手合作伙伴加速拓展电动公交车业务,不仅在美国市场,在国内也会加快推进,但国内不一定与Uber合作,也可能与滴滴打车、快的打车、神州租车等企业进行洽谈,这是发展趋势之一。
作为打车应用开发公司,Uber旨在用电动车扩大其“低端”租车领域的市场规模;而比亚迪则希望通过与Uber的合作,实现进军美国电动汽车市场的目标。
在中国“守擂” 未来不排除与滴滴打车合作
在美国“攻擂”的同时,比亚迪在中国新能源车市场进行“守擂”。2014年,比亚迪以2.1万辆稳坐中国新能源车市场销量冠军宝座,约占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30%的份额。目前,比亚迪“秦”等插电式混动车型大举进攻私人市场,而纯电动e6主要作为出租车已在深圳、南京、长沙等多个城市试运行。
目前,国内部分自主品牌正对新能源车“盟主”宝座发起猛攻,北汽新能源车2015年销售目标盯上2万辆以上,2020年达20万辆以上。长安汽车近日也发布了未来十年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该企业计划2020年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到40万辆,到2025年突破200万辆,并计划未来十年在新能源车领域投入180亿元。
对于新上市的纯电动车逸动,长安汽车新任总裁朱华荣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主要是面对出租车、租赁以及部分私人市场,除了打造电商推动新能源车销售,还会通过自身组建的实体新能源销售和推广部,来打造专门的租赁公司、出租车等。
面对不断涌现的竞争对手,比亚迪上述内部人士称,纯电动目前进入私人市场的难度依然较大,更多是面向公共领域。尽管目前新能源出租车领域实现盈利的企业并不多,但比亚迪与深圳巴士集团合资组建的鹏程电动出租车公司等少数企业已实现盈利。
比亚迪现于深圳运营的e6大约700—800辆,未来不排除与滴滴打车、神州租车等洽谈合作,通过挖掘专车市场来进一步普及推广新能源车以及提升盈利能力,不断延伸产业链是比亚迪的发展方向之一。
在美国“攻擂” 挑战特斯拉霸主地位
据报道,Uber发言人劳伦·阿尔特明近日称,Uber与比亚迪合作,将是其聚焦电动汽车服务的第一步。Uber的测试计划几周前已在芝加哥展开,并最终将扩大到更多美国城市。
目前,Uber正试图用电动车扩大其“低端”租车领域的市场规模。美国汽车销售商GreenWheelsUSA销售比亚迪e6电动车,并负责在当地建设充电桩。Uber从去年年底开始与比亚迪及GreenWheelsUSA讨论合作事宜。GreenWheelsUSA主席道格·司诺尔称,目前芝加哥的Uber司机拥有25辆比亚迪e6,他希望年底能达到200辆。
在美国市场上,日产聆风以及特斯拉占据了主要的市场份额,Uber之所以选择跟比亚迪合作,被认为可能与比亚迪专注在公共交通领域不无关系。
去年9月在纽约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峰会上,比亚迪总裁王传福作为全球唯一一位被此次峰会邀请的汽车企业代表,他在这次峰会上谈到,比亚迪计划致力于推进城市公交车电动化和出租车的电动化,不断提升动力电池性能,提升新能源车的竞争力。
美国是比亚迪力拓的市场之一,本次与Uber联手,被业界视为比亚迪挑战美国电动车霸主特斯拉的一项举动。除了撬动美国乘用车领域外,比亚迪在商用车领域也加速布局。去年,比亚迪向斯坦福大学出售13辆电动大巴K9用于校园观光车,预计今年还会再增加10辆。
再战特斯拉 2020年电池产能增至三倍
除了争夺美国电动车市场,在电池产能上,比亚迪也与特斯拉展开了竞争。
据报道,比亚迪计划到2020年将电池产能提升至今年底的三倍,同特斯拉千兆工厂(Gigafactory)规划产能基本持平。
3月13日,比亚迪美国公司发言人马修·尤尔杰维奇发布声明称,未来三年里比亚迪每年将新增6千兆瓦时电池产能,若需求强劲,之后仍将以该速度扩产电池,“我们已经验证过,在市场需求强劲条件下,比亚迪有能力每年新增6千兆瓦时电池产能。”
截至2014年年底,比亚迪电池总产能为4千兆瓦时。
2014年12月31日,比亚迪铁电池坑梓基地在深圳落成,该基地规划总占地面积约10万平米,主要用于动力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可为约2万5千台大巴或超60万台混合动力轿车提供电池,将成为全球最大动力电池生产基地。根据计划,到2015年底比亚迪将形成年产铁电池10千兆瓦时的总生产规模。
如果能够维持每年新增6千兆瓦时的速度,则到2020年比亚迪电池总产能将达到34千兆瓦时,这将比2015年年底的10千兆瓦时提高约两倍。特斯拉计划于2016年在内华达工厂自主生产电池,到2020年它的产能也将达到35千兆瓦时。二者非常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