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8日 “我的心愿是驾着这辆小电动汽车出趟远门。”前两天,张先生在新能源车主的微信群里随便许了个愿望,马上迎来“赞+1”“赞+2”到“赞+10”的排队回复。
2011年北京电动汽车与充电桩的比例为1比1,随后两年为2比1,去年却变成了3比1。
2015年,新能源汽车大踏步地迈入了私人消费时代。来自北京市科委的数据显示,目前北京已有近4000名新能源车私人车主,平均一个月就有近1000辆新能源车上牌。然而,就算能幸运地得到物业公司的准许,将家用充电桩安进车库,这些新能源车主仍有不少问题想要“吐槽”。
问题1 :从石景山到平谷不敢走个来回
家住古城附近的张先生就是北京4000名新能源车主之一。他的某款北汽牌电动车不仅上牌顺利,还拥有了独立的家用充电桩。不过,一遇上出远门,张先生仍然不敢派这辆纯电动爱车上场。
去平谷亲戚家前串门,张先生在心里做了一番计算:“我那辆号称续航里程超240公里的车,其实平时最远只能开到210公里,但石景山与平谷之间走个来回至少200公里,再遇上堵车的话,您说这车我敢开吗?”
记者加入了几个新能源车主的QQ与微信群,发现续航里程常常成为大家聊天时集中“吐槽”的对象,有人对张先生的故事评论道:“这还没出北京就不敢开了,如果去偏僻点儿的小村小镇,咱更没胆儿了。买辆车只能在市里代步,多少有点儿不爽!”
问题2 :官网预约形同虚设
一听群里有人发布“北京现已投入使用1000多个社会公用充电桩”的新闻,张先生也兴致勃勃地做了一番功课,可结果并不尽如人意。
张先生在官方版《北京市电动汽车社会公用充电设施分布图》上失望地看到,京平高速路两侧没有一个充电站点。张先生又想,要是能在上京平高速之前的五环路附近充次电,也能让爱车撑过整个行程。在北京市电动汽车充换电管理服务平台网站点击“充电预约”,网站提示需先完成注册,之后会向注册人邮箱发送验证码。然而,在接下来的一个小时内,张先生迟迟没有收到这个重要的验证码信息。
昨天,记者也登录该网站,并在注册时先后尝试新浪、腾讯和Outlook三个邮箱,一个小时内,三个邮箱没有收到验证码信息,也就无法完成注册,预约公共充电桩就更成了水月镜花。另外,记者注意到,很多车主误把“1000多个充电桩”理解成“1000多个充电站点”,导致实际的充电场地并没有预期得那么多。
张先生告诉记者:“连官网的预约充电都是未知数,我更不敢开车行那么远的路。”
专家建议 :充电桩由“以公为主”变“以私为主”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信息部主任沈承鹏认为,基础设施的滞后是电动汽车发展遇到的最大障碍。2011年北京电动汽车与充电桩的比例为1比1,随后两年为2比1,去年却变成了3比1。“一方面因为突然爆发的私人市场,另一个原因是私人充电设施建设环境不够完善,赚钱效应还未产生。如何建立并运营充电设施,也还缺乏明确的规划。”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沈承鹏认为,应该尽快把公共充电设施的建设,从“以公为主”向“以私为主”转换,并改善这一领域在私人市场的环境和服务体验。他还建议,将互联网与“车主充电预约”、“计价收费”等服务相结合的O2O模式,应当成为被鼓励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