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蹒跚学步到独立行走,父母要渐渐放手,否则孩子永远学不会走,更何况跑。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过去犹如孩童学步,在起步阶段,政策的鼓励及财政的补贴正如同父母的双手,给予企业一定的扶持,但是依赖政策扶持,产业永远无法健康发展,企业必须在激烈的竞争中学会独立行走。
近日,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及发改委联合制订了第三轮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未来五年,中央财政将继续对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给予补助,但金额收紧,补贴实行“退坡机制”。
近年来,国家在推广新能源汽车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财政补贴,以刺激企业研发、生产新能源汽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4年新能源汽车出现了“井喷”式增长。
事实上,这种“井喷”不仅是因政策的利好,企业在研发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渐渐成熟,续航里程、电池容量、充电时间及安全性都有了一定的提升,初步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使得新能源汽车销量得以提升。
新大洋集团项目顾问黄承业认为,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提升与创新,成本正逐步降低,财政补贴的减少是必然的。多数中国的汽车企业对于政策补贴退坡,持积极态度。
对生产销售新能源汽车的企业而言,补贴减少,消费者能否理性对待很关键。从目前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与推广看,销售较好的地区几乎全部来自于“限购”城市。以北京为例,新能源汽车不限行、不限牌等行政利好,刺激了消费,上海亦类似。该政策是否为长期政策,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新能源车销售是否会可持续。
政策的鼓励与补贴,正是因为新能源车在某些地方并不完美,不能与汽油车同台竞争,很多业内人士均表示,现阶段,新能源汽车将是传统汽车的有利补充而非替代工具。
举例来讲,日常上下班作为代步工具,每天从甲地到乙地里程可控的情况下,开新能源汽车成本更优、对环境保护更好,能够基本满足有车族的需求。但是周末全家出行,走高速到周边山水景区游玩,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行车速度及充电等“软胁问题”则突显。显然,新能源汽车作为一个家庭的“第二辆车”作用更大。
但目前政策的现状是,在限行限购城市,为控制机动车的总量,同一身份证下只允许拥有一辆机动车;而在非限行限购城市,机动车的增长主要依靠新兴消费者的增长,补贴减少下,消费者的环保理念及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度有限,传统汽车更具吸引力,这才是“退坡机制”之下,摆在新能源汽车企业面前的重要问题。
黄承业认为,在竞争愈发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中国企业有着强有力的生存能力,十几年前,中国消费者家中的电器几乎都被国外品牌垄断,但随后,以海尔、美的为代表的一批家电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及成本优势,占据了全球家电业的半壁江山。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不妨学学家电产业,如今在传统汽车领域,自主品牌日渐式微,但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企业还有很多机会。
减少财政补贴,对新能源汽车企业而言,需要以更加市场化的手段参与国内外的竞争,目前无论对宝马、奥迪还是自主品牌,在推广新能源汽车方面都面临着上述同样的问题。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弯道超车”,国家在政策扶持上“推了一把”,接下来在战术上,如何通过技术的持续改进以及产品方面找准消费需求,营销方面找到强有力的卖点,正考验着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新能源车企正从蹒跚学步阶段迈向独立行走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