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汽车圈几乎被吉利集团收购戴姆勒集团9.69%股权的新闻刷屏,众人都道“舒服哥”一出手便不同凡响,如此一来定能与车界‘一哥’戴姆勒平起平坐……然而这真的是李书福的目的吗?他真的只是想与车坛大鳄们分庭抗礼吗?笔者以为不然,李书福应该在酝酿着更大的计划,他正在下的这盘棋,规模恐怕要超出我们的想象。何以见得?我们来梳理一番。
入股戴姆勒,花大钱买个准的“天气预报”
笔者自吉利集团购得戴姆勒9.69%的股份的消息一出,就开始琢磨李书福的用意。其实与笔者有同样疑惑的人不在少数。以吉利的实力,想要购得更多的股份,让李书福进入董事会担任监事董事都并非难事,但从吉利最终拿到的股份比例,以及李书福对外表示无意争取监事董事一职的情况来看,吉利从一开始就没有入主戴姆勒,获取其核心技术的打算,当然这其中也存在戴姆勒排外的因素。不过,既然没有这方面的用心,又何必大费周章的入股呢?
笔者认为,李书福之所以斥巨资入股戴姆勒,其目的在于将吉利的资源嵌入到戴姆勒集团当中,从而准确把握集团的发展动向、运营方式,以及欧洲的政治及经济环境对企业和相关产业日后发展的影响。颇有些购买了个极其精准的“天气预报”的感觉。借这一契机,吉利一方面可以为其旗下品牌日后打入欧洲铺平道路,一方面可以呼应国内“一带一路”,带动国内(包括吉利)相关行业加速发展,进而挺进入欧洲市场。
看似到处撒钱,实则小心布局
和这次巨资入股戴姆勒同样令人看得云里雾里的,还有“舒服哥”之前的几次投资:2015年7月,李书福以4550万美元的价格(约合当时市值2.8亿元人民币)换得了冰岛碳循环国际公司的股东身份;2016年9月,吉利集团资助英国的“寻血猎犬”超音速车项目,具体出资金额不详;2017年11月吉利集团正式与美国Terrafugia飞行汽车公司达成最终协议,将收购Terrafugia的全部业务及资产……
上天…
从汽车尾气中置换出甲醛作为汽车的替代燃料、超音速发动机研究、飞行汽车,再加上吉利早已纳入其版图的沃尔沃公司。乍一看这些东西似乎并没有什么明显的联系,但在笔者看来,这数笔投资却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撒出去的。“舒服哥”并不打算按照国内传统汽车人靠合资发展汽车工业的思路去考虑问题,他的眼光已经放在了未来——中低空域民用小型飞行器上了。
当前全球交通问题日益严重,各国的公共设施和道路资源已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虽然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智能交通、无人驾驶等技术,希望能以此来缓解交通压力,但不可否认的是,除非有重大的科技突破或社会结构变化,否则在未来的50年内,交通问题都无法得到彻底的改善。因此,开辟中低空域将成为各国解决交通问题的一大可行性方案。此举能在很大程度上分流地面及地下交通压力,相对于无人驾驶等技术而言,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小,且短时间内见效快。笔者认为,李书福现时在材料、核心技术、零部件制造、燃料等领域的投资,其主要目的就是要为日后开放中低空域做好准备,并以最快的速度将其使用环保燃料的轻型民用飞行器投入市场,占领先机。
入地…
近几年李书福一直在人代会等政府级别会议上提出建议,表示应当将“新能源”的思路放开,不仅仅限于单纯发展充电和燃料电池,还应考虑替代燃料,发展甲醇燃料汽车等等。足见他对清洁能源方面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并且打算力推以清洁能源为动力的汽车产品。而从他几年前购入冰岛碳循环公司的股份这一动作来看,他又已经先他人一步开始布局了。
编者记:
2000年的时候李书福曾与几位业界大佬一起参加过央视的《谈话》栏目,当时他就曾在节目中提出要自主造车。然而他的言论却遭到了王石、柳传志、张朝阳、郭为等人的嘲笑,认为一个靠背着挎包给人照相为生的人也想造汽车,简直是异想天开,痴人说疯话。但17年后的今天,当初那些嘲笑他的人恐怕已经笑不出了。李书福看似毫无章法的投资,暗藏着的却是他长远的经营视角和战略眼光。他知道中国的汽车产业如果要崛起,就必须走自主研发和制造的道路,而他如今的布局则是他以实践在夯实基础。由此可见,“舒服哥”这盘棋下得既厚又很有技巧,在别人看得一头雾水的时候,他已达到了暗度陈仓的目的,颇有些真人版“阿尔法狗”的味道。笔者认为,日后李书福势必还会有更多的惊人之举,让我们多多关注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