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视界报道】近日,“把握形势 聚焦转型 引领创新”为主题的第六届年度论坛——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0)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正式召开。大会将就全球范围汽车产业与市场发生的重大变革、转型方向及路径、中国汽车的产业政策走势、企业的战略转型举措来展开议论。而在1月11日下午举行的2020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高层论坛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工信部部长苗圩、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李冶等相关部门领导,就新能源汽车产业热点、政策、技术等方面提出了积极的思考和建议。
万钢:建议加快制定和实施面向2035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从五方面阐述了他对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发展的观点。
一、坚持战略引领,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
2019年整个汽车产业结束了连续多年的快速增长,进入了市场深度调整的新阶段。原因大概有三个方面:一是宏观经济出现了下行压力和贸易摩擦等外部影响。二是排放法规从国五向国六升级过程中,出现了政策、市场与企业不协同的情况,造成了国五车型库存积压,国六的汽车准备不足。三是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政策,带来了一定的消化影响,所以7月份以来销量连续5个月下滑,预计全年增长率可能有所持平。从结构看,私人用车、乘用车销售比例有所增加,市场带动的力量在逐步凸显。
二、把握好新能源汽车转型升级的方向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规划(2015—2035)》已经在网上公布,从总体思路到基本原则,并提出了2025年的目标和2035年的发展愿景。
规划的愿景目标需要各方面付出努力才能够实现,需要在提升创新能力、制定激励政策、开拓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上下功夫。
提升产业创新能力要明确研发和产业布局,积极开拓市场,聚焦关键技术,加强基础研究,建设创新的平台、构建产业生态、鼓励跨界融合、深化开放合作。要加强各地区、各部门的政策协同,要加快基础建设和标准体系的建设,来促进新能源汽车与智能交通、智慧能源融合发展,协调推进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
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分车型、分区域、分步骤的来开拓应用市场,逐步实现全面的电力驱动,要鼓励公交和公共服务领域率先实现电动化,要发挥生态文明新兴省的引领作用,加大实施“蓝天保卫战”力度,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氢能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示范运行,要进一步开放合作,鼓励企业走出去、引进来,参与国际竞争。
三、构建新兴产业生态,推动跨界融合的发展
首先要加强基础充电设施的建设,来推动新能源汽车与能源的融合发展。到2019年11月,充电桩累计已经117.4万台,其中公共充电桩49.5万台,同比增加了60%以上。新能源汽车与电网的双向互动,也取得了一些新的试点化发展。
推动新能源汽车和信息通信以及智能驾驶、自动驾驶相融合也取得新的发展。把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能汽车融合成为一体化的平台,也为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探索了新的技术路线。
在推动新能源汽车与交通出行的融合发展中,新能源汽车企业从过去单一的提供汽车产品正在向产品服务、充电、运营等多环节结合的新型商业模式转变。
四,协调推进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发展
燃料电池是氢能发展的关键技术和重点领域,现在多数的关注还是在交通领域的大量应用,无论是乘用车、客车、中重卡车以及专用车辆,其实氢能和燃料电池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也是十分广泛的。比如上海就有一百多个通信基站的备用电源是用燃料电池来承担,水下运输、医院应急电源也都可以用到。因此,氢能和燃料电池不光是新能源汽车的重点,应该从国家能源战略的角度来考虑氢能源发展的作用。
五,加强政策创新,推动合作
优化公共服务领域的新能源汽车的购置和使用环境。一是打赢蓝天保卫战要按照国务院要求,各地新增的公交客车都应该采用新能源。鼓励社会公共领域,包括出租、网约、分时租赁等使用新能源汽车。特别是在路权、停车费等环节要给予公共服务新能源汽车更便利的使用条件。要取消对新能源汽车限购限行要求,同时,适当放宽新能源汽车销售环节当中金融服务限制。
积极稳定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预期。2019年中央和地方财政退坡已经超过了70%,到2020年底现在也就是一年的时间了,不要再制定中间的补贴政策,也不要对补贴的产品、技术指标再做新的调整,要让企业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退补以后的产品规划和研发工作,满足市场的要求。
万钢建议,2025年之前继续实行新能源汽车购车免购置税政策,同时还要优化实施双积分的管理制度,最终还是要归入到碳交易的过程当中。建议服务于民用车辆的充电服务企业,享受民用电价。
我国汽车产业进入了一个市场深度调整的新阶段,新能源汽车同样进入了市场驱动发展的时期,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要坚持战略引领,把握好电动汽车引领转型升级的方向,实现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建议要加快制定和实施面向2035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营造有利于新能源汽车健康发展的市场环境。
苗圩:新能源汽车长期向好的发展态势没有改变
工信部长苗圩指出,2020年是国务院颁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收官之年,需要在产业发生重大结构性变化的新形势下,突出改革创新、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我国汽车的产业发展进入了调整期,机遇与挑战并存。汽车市场逐步触底企稳,未来仍然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新能源汽车长期向好的发展态势没有改变。
苗圩透露,2019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120万辆,大体相当于2018全年销量。而且从趋势上来看,11月的销量达到10.5万辆,12月的销量达到了16.3万辆,已经恢复到补贴退坡前平均的水平,这表明退补的政策负面影响正在逐渐恢复中。
此外,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品质也在显著提升,中高端车市场份额在不断提高,动力电池系统成本比2009年下降了85%。同时,产业结构也在持续的优化,落后企业退出市场。从长远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具备较好的规模效应优势和发展环境,未来我们将继续坚持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国家战略不动摇,巩固和发展来之不易的良好势头。
“这里我也宣布一下,大家很担心,去年7月1号补贴退坡,今年7月1号还会不会退坡?大家放心,今年7月1号不会再进一步的退坡。”
苗圩指出,当下要积极作为,凝聚共识,优化产业的发展环境,编制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目前规划已经基本成型,并且已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争取在今年上半年能够完成规划的制定和发布,以便于做好和前一个规划有机的衔接。
其次是进一步完善双积分政策。2019年7月和9月,工信部两次就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油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修订案公开征求意见,“我们根据社会各方面反馈的意见进行了修改完善。准备在近期就要发布,这次政策修订在积分办法两年实施的经验基础上,综合考虑了产业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旨在构建形成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发展的长效机制。”
三是推动落实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最近按照国务院部署,工信部在组织牵头研究制定促进汽车稳增长的政策措施,包括深化放管服,进一步放开准入限制,降低准入门槛,加大事中事后监管。推进公共服务领域用新能源车来取代传统汽车,稳步推进排放标准升级
当前我国汽车产业仍然存在着整体技术储备薄弱、创新能力有待提升等长期存在的问题,也面临着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退坡、传统汽车排放标准升级等短期性影响。整个行业依然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在这种情况下,苗圩强调更要凝心聚力,变革破局,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增强产业持续发展的动力。
第一是做好顶层设计。以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的收官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的发布为契机,坚定不移,坚持不懈的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要推动两个规划目标任务的顺利落实。围绕着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的发展趋势,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融合创新、高质量发展。
第二是要促进协调发展。工信部将联合有关部门进一步研究评估新能源汽车补贴的退坡政策,要支持公共领域用车率先实现电动化,要尽早发布双积分的管理办法,要结合行业的发展新情况,科学合理的设计2021到2023年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的要求。同时,要引入低油耗车,鼓励措施和积分交易灵活性的机制,进一步完善传统内燃机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协调发展的机制,把握好新旧动能转换的节奏。
第三是加快改革创新。在确保产品安全、节能、环保的基础上,采取更加开放、包容的监管手段,发布产品系组管理,集团化试点管理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评估程序等实施细则,推出企业集团产品自我检测告知承诺的试点。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委托加工生产等改革性的措施,进一步的放宽事前的准入,强化事中、事后的监管,给企业和市场更多的选择空间。
第四是要扩大开放合作。汽车产业要践行开放、融通、互利、共赢的合作观,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充分利用共建一带一路等机遇,积极的融入全球汽车的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推进新能源汽车与基础设施、标准法规、金融服务协同的走出去,高水平、高质量的融入全球产业体系和国际市场。
林念修:近期将发布实施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林念修认为,当前世界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宏观经济回升乏力,居民收入增速放缓,消费意愿有所减弱,汽车市场表现疲软。从中国来看,2018年汽车产销增长出现下滑,中断了连续27年的增长。预计2019年同比下降8%左右。
去年下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开始出现下滑。全球汽车产业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技术架构、产品结构、产业形态、消费模式正在被颠覆再造,电动化、智能化潮流不可逆转。纵观全球,随着世界经济走向复苏,汽车消费仍有较大市场。短期产销下滑,不会改变汽车产业未来向好的大趋势。中国作为全球汽车消费的最大市场,尽管保有量已经超过2亿辆,但只有三分之一的家庭拥有汽车。当前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随着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城镇化快速推进,消费升级势能释放,汽车普及程度将会继续提高。汽车消费必将迎来新的增长,未来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依然前景光明,空间广阔。对此要重塑信心。
国家发改委将强化战略引导,聚焦主攻方向,扩大开放合作,积极迎接汽车产业百年未有之大变革:
一是强化战略谋划,引导产业变革方向。加强政策协调,优化制度供给,完善扶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优势企业知名品牌做优做强,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近期国家发改委将联合有关部门共同发布实施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
二是强化创新驱动,夯实产业变革的基础。统筹政策资源,创新支持方式,加快产业发展重点,由铺摊子扩产能向强基础补短板转变。依托行业领军企业联合产业链的上下游优势企业,聚焦关键领域,开展协同创新,重点攻克车用动力电源、电控系统、车载芯片、操作系统等瓶颈,培育新能源汽车对燃油汽车的替代优势,突破智能汽车发展制约,努力提升产业技术能力,推动产业链现代化。
三是强化开放合作,凝聚产业变革合力,鼓励外资企业深度参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支持国内外企业进一步提升合作水平,扩大合作领域,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领域大力探索联合研发、市场开拓、品牌培育等合资合作新模式。
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将持续加强投资管理,防范产能过剩风险。持续完善制度供给,营造良好的应用环境。“我们将加快推进汽车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出台相关的法律政策和标准规范,不断适应汽车研发测试、生产制造、销售使用的新要求,营造鼓励创新、保障安全的应用环境。让各类新技术、新产品在广泛使用中加快迭代和完善,让各种新业态、新模式在丰富场景中加快应用和验证,加速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
持续推动消费升级,鼓励地方破除消费障碍,积极推动居民家庭、公共服务领域新能源汽车消费,完善二手车流通和回收网络体系,加快老旧车辆报废管理,畅通汽车全生命周期的资源循环,促进汽车更新消费。
王蒙徽:适时扩大智能汽车基础设施和机制建设的试点城市范围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表示,下一步将加强对城市智能汽车基础设施和机制建设的试点城市的指导和支持,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出台相关配套政策,适时扩大试点范围,不断提升试点的层次和水平,继续鼓励试点城市因地制宜进行体制机制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建设城市数字化平台,打通城市数据链,并以此为切入点,探索建设未来智慧城市的数字化基础设施,打造智慧城市的操作系统。
李冶:加强充电基础设施相关行动计划的督促实施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加快发展,截至2019年底,我国充电基础设施达到120万个,较上年底增加了50万个。
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李冶表示,充电基础设施标准体系也在逐步健全。“我们将继续深化互操作性测试,解决车桩兼容的难题;强化标准实施落实,支持充电联盟开展充电设施产品标识评定,规范随车配送充电桩产品标准管理;瞄准充换电新技术发展,组织开展换电标准研究工作,提出电网双向互动技术标准发展路线图。
同时,国家能源局还在引导促进充电网络发展,推进互联网+充电设施建设,利用财政资金杠杆作用,组织建立了全国性的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监控平台,实现与国内主要充电服务运营商、地方政府、监控系统平台的互联互通,切实提升充电行业的服务能力。
李冶表示,虽然充电基础设施发展较快,但行业仍然面临着基础不牢固、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等问题,因此国家能源局2020年将继续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充电基础设施相关行动计划的督促实施,扎实组织促进我国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
支持探索创新充电商业模式。借鉴欧洲等先进经验,会同相关部委加大协调力度,促进车企深度参与充电运营服务,支持整车企业向充电服务运营商购买配套服务,同时考虑进一步减少政府干预,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
加快推动先进技术研发。加快柔性充电技术推广应用,加强无线充电、智能充电等关键技术攻关,在重点领域开展充电设施与电网互动实验示范,鼓励V2G等新技术的应用,加强装备研发,依托互联网+智慧能源,提升充电的智能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