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视界报道】“十四五”期间,助推汽车产业向上发展十分关键,新时期政策的制定将引导产业发展实现全新突破。9月3-5日,2021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在天津滨海新区举行,开幕大会上,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以及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生态环境部、商务部的领导透露了最新的汽车产业政策动向。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推广零碳汽车,完成最高强度碳排放降幅
我国已经成立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正在加快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将很快发布顶层设计的指导意见。2030年前,各部门、各地方、各行业、各企业都需要按照国家统一部署采取措施,加速转型和创新。
交通是重要的碳排放部门,当前我国交通领域碳排放占碳排放总量10%左右。截至2020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2.8亿辆,千人保有量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随着城镇化规模扩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个人家庭使用交通工具需求还会增长。在全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趋势下,主要发达国家大力推动绿色低碳交通,提出了汽车行业零碳转型目标,绿色低碳转型已经成为世界潮流。发展公共交通、智能交通、电动汽车、氢燃料汽车等零碳汽车是交通领域技术竞争的高地之一,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核心举措。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生产国,技术方面已经形成领先优势,发展高质量新能源汽车是构建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关键环节,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组成。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汽车产业未来工作重点围绕五方面展开
当前我国汽车产业发展面临四大问题:
1. 中国品牌汽车大而不强的问题仍然突出
主要体现在企业数量较多,资源投入分散,尤其是改装车量大面广,管理改革还不到位,部分地方和产业产能利用率较低,产业链中仍存在基础器件、基础材料等短板弱项,新能源汽车整车成本依然偏高,安全可靠性、使用便利性有待进一步提升,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渠道还不够通畅等等,这些都需要持续加以推动解决。
2. 双碳目标给汽车产业发展提出新要求
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将为汽车产业带来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需要全产业链共同努力,统筹推进低碳工业、低碳产品、低碳交通,低碳能源协同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持续扩大,面临锂、钴、镍矿等上涨压力。
3. 疫情的影响仍然存在
国外新冠肺炎疫情仍呈高发态势,国内整体得到有效控制,但也存在散发可能。近期由此导致汽车芯片和零部件供应不足问题,部分企业汽车产销连续四个月出现同比环比下降,后期稳定运行的压力仍然较大。
4. 网络安全数据安全问题凸显
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发展,在技术进步的同时,可能产生未经授权的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采集利用等数据安全问题。网络攻击、网络侵入等网络安全问题,如监管措施不能及时跟上,可能带来重大的安全隐患。
为解决当前汽车产业问题,助力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针对汽车产业未来工作五大方向:
1. 在保障新能源汽车核心材料供应方面
发挥部级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加快新能源汽车发展系列政策举措,保持相关支持政策连续稳定有效衔接,进一步提高锂钴镍保障体系。
2. 在强化融合创新方面
加快新型产业发展,立足电动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完善基础设施、数据平台和标准法规,协同推进智能新能源汽车、智慧道路、通讯网络、云控技术发展。启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城市试点,组织行业机构编制发布汽车产业低碳发展的技术路线图。
3. 在产业链安全方面
实施强链、补链行动,围绕补短板加强技术攻关,推广平台支撑和示范应用,加快车规级芯片,操作系统等研发和产业化,引导企业优化供应链布局,提高产业链稳定安全水平和竞争力。
4. 在安全监管方面
研究提升新能源汽车安全技术标准,推动企业健全安全运行监测体系,加大产品一致性检查力度。组织企业开展汽车数据安全、网络安全、软件升级等方面自查。加强软件升级备案管理,研究智能网联准入规范。
5. 在高水平开放合作方面
深入规范合作,坚持全球化发展共识。积极开展技术创新、贸易投资、技术标准等领域务实合作,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
国家发改委产业发展司司长卢卫生:推进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的五大举措
在我国新能源汽车不断取得新的进步和成就的同时,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替代优势尚未形成,关键环节存在短板,盲目发展存在风险,针对如何共同推进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提出五大举措:
1、不断增强新能源汽车对传统燃油车的替代优势
坚定发展新能源汽车,不断增强对传统燃油汽车的替代优势,汽车企业主动融入国家战略,落实国家战略,科学把握发展方向,合理制定发展目标,抓住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加快实现转型升级。
2、强化自主创新,引领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
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补齐短板,应对化解各类挑战,形成更具创新力、更加安全的产业链、供应链,加快突破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高效驱动电机和操作系统关键技术迭代应用,探索车电分离、充换电结合、电池租赁等模式,以创新驱动产业发展。
3、加强品牌培育,融入国际市场
立足产业基础,加强新能源汽车竞争力,积极培育创新品牌,支持企业融入国际市场,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在对外开放合作中,优化合作形式,提升合作层次,鼓励中外企业面向全球市场共创汽车品牌,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合作和互利共盈。
4、扶优扶强,引导落后产能退出,避免盲目投资
坚持系统谋划,要强化新能源汽车发展顶层设计,完善政策体系,引导企业向发展基础好、产能充分的地区和主体集聚,加快推进重组和落后产能退出,严格执行汽车产业投资管理有关规定,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防止盲目投资的风险,促进新能源汽车持续健康发展。
5、提升安全性能,完善安全标准,防范安全风险
提升新能源汽车整车和动力电池等关键系统质量、安全性能,完善新能源汽车信息数据采集、传输、组成等使用标准规范,保障行车和数据安全,增强车用芯片等关键零部件和镍、钴、锂等战略资源规划,为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科技部高新技术司副司长续超前:坚持问题导向,促进新能源汽车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发展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存在三大痛点:
一是车载芯片短缺问题,高度电动化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车载芯片要求更加严格。科技部部署开展车规芯片测试研究,开展国家技术创新,牵头成立了中国汽车芯片产业联盟,围绕关键车载芯片,协同产业链上下游开展技术攻关、平台搭建、标准制订、测试评价、芯片上车等工作。
二是低温充电慢、续航里程降幅大、高温安全性差。为解决这一难题2021年5月科技部发布揭榜挂帅项目,不设门槛,向全社会公开遴选团队,开展高安全技术攻关,切实解决用户困扰。
三是燃料电池汽车用氢成本高,氢气成本严重制约了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科技部一方面推进高密度车载技术储氢攻关,另一方面强化氢的制、储、运全链条疏通,带动氢能供应体系,为加氢站配套设施建设和氢能关联产业发展打好基础。
坚持问题导向,促进新能源汽车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发展:
一是前瞻部署新体系动力电池、全固态金属锂电池技术,开展无钴动力电池和固液混合态锂离子电池开发。
二是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核心的燃料电池和储氢系统和固体氧化物电池、车载液氢系统的颠覆技术,重点突破高功率、长寿命燃料电堆等核心瓶颈技术。
“十四五”期间科技部将坚持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方向,按照新的三纵三横的布局,组织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专项,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创新链,从能源动力、电趋系统、智能驾驶、车网融合,支撑技术、整车平台方面持续支持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研发,支撑和引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1.围绕电动汽车产业链最关键的动力电池,前瞻部署新体系动力电池,全固态金属锂电池技术,开展无钴动力电池和工业混合态锂离子电池开发。
2.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核心的燃料电池和储氢系统,和固体氧化物电池,车载液氢系统颠覆技术,重点突破高功率燃料电池电堆、高功率、长寿命燃料电堆等核心瓶颈技术。
3.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共有环节,基于新材料和新器件的电驱动系统,高性能电驱动技术,支持线控底盘、高精度自动驾驶、动态地图,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研究,开发整车轻量化、模块化技术。
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副司长吴险峰:加强汽车行业生产全生命周期减污降碳
“十三五”时期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和减污降碳成效显著,“十四五”时期将继续深入打好空气污染防治,构建绿色低碳格局。针对下一步汽车污染防治工作提出四点设想:
一、优化调整和提升车队清洁化水平
加快构建煤炭、石油、矿石、建材等大宗货物中长途运输以铁路、水路和管道为主,短途运输采用新能源车辆的运输格局,推进多式联运,推动新能源车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应用。
二、强化监管要求,严格实施国六标准
推动因设计生产缺陷和耐久性要求召回制度的实施,大力推进老旧机动车提前更新淘汰,积极推动现代化治理体系建设。
三、加强汽车行业生产全生命周期的减污降碳
以挥发性有机物VOC治理为重点,加强全生命周期减污降碳,推动行业业态改善,加强无组织排放管控,优化涂装工艺,加强精细化管理,实现VOC治理全过程、全环节的精细化管控,发挥行业自律,开展VOC和二氧化碳自主减排。
四、在强化油、路、车统筹监管过程中继续加强与行业合作
在助力国内法规标准升级的同时,深度参与机动车全球统一技术法规研究,加强国际技术交流,全面提升我国机动车排放国际影响,带动机动车内燃机、零部件、测试设备等相关环保产业走出去,实现环境要求倒逼产业优化发展的作用,实现环境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二级调研员宋英杰:促进新车消费供需匹配
为实现汽车领域双碳目标,商务部开展三方面工作:
1. 促进新车消费供需匹配
商务部推进共享型汽车流通体系,提高流通效率。商务部梳理了当前商务领域促进汽车消费的主要工作任务和一些地方好的经验做法,形成了《商务领域促进汽车消费工作指引》和《地方促进汽车消费经验做法》。
为推动生产和消费的更紧密衔接,商务部发布实施《汽车销售管理办法》,推进共享型汽车流通体系,流通体系从以前单一的授权线条,向网状、交融、融合体系发展,汽车卖场、汽车超市、汽车电商都加快发展,这些让供需更加匹配,提高了流通效率。同时协同相关部门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消费使用,商务部印发《促进汽车消费工作指引》,积极指导地方制订实施新能源汽车消费措施,优化新能源汽车消费环境,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去年汽车下乡车型销量增速明显高于新能源汽车整个行业的销售增速。
2. 提高汽车流通效率
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开展二手车出口业务,为国内汽车更新创造新的空间,形成新车旧车新局面,畅通汽车国内国际双循环。
3. 能用尽用,物尽其用
改革报废机动车管理体制,畅通报废车出口。推动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允许五大总成零部件再制造再利用,有效促进报废机动车回收,提高回收利用水平。协同国家发改委,印发《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管理办法》,促进零件再制造再利用。
对汽车产业实现碳达峰相关建议:
一是深化流通领域放管服改革,深化放管服管理措施,着力解决制约汽车流通与消费的突出问题。促进汽车全链条高效流通,激发汽车市场活力。二是建议完善汽车流通政策规定,加快修订二手车管理办法,机动车强制报废规定等法规,突出市场在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构建梯次消费、绿色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三是服务双碳目标实现,加强部门协同,持续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巩固新能源市场稳步增长良好势头。完善新能源汽车报废体系,促进全产业链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