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IT巨头PK车企,中美欧的竞逐 - EV视界
app下载

前往苹果app stroe
搜索“EV视界”下载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技术  正文

无人驾驶:IT巨头PK车企,中美欧的竞逐

当无人驾驶飞机已在空中成为现实的时候,无人驾驶汽车究竟距离我们有多远?也许不出十年,我们就可以和我们的驾照说拜拜了!

谷歌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在美国科技博客Re/Code举办的Code大会上,发布了谷歌最新的无人驾驶汽车原型。在历经数年计划、研发,共累积约70万英里测试里程后,谷歌无人驾驶汽车终于揭开了其神秘的面纱。

布林透露,谷歌雇佣的一个生产商目前正在底特律制造着大约100辆样车,预计今年晚些时候将由试乘员开始测试。至于无人驾驶汽车商业化的时间,厄姆森先前接受采访时则明确表示,大概会在2017年至2020年之间。

国际汽车公司的应对

面对谷歌的先发制人,通用汽车产品研发总监马克-罗伊斯表示:“如果谷歌想进入汽车行业,我一点也不怀疑他们将会变成一个非常有竞争力的对手。”但现实的情况是,无人驾驶汽车并不是一场抢跑运动,最先发布技术成果、最先推向市场的不等于就是最后的赢家。

要想达到量产,无人驾驶汽车必须要达到技术安全的“零事故”,这还需要不断地测试去解决问题并最终实现。除此之外,美国专业机构做出预测分析:无人驾驶汽车真正的商业化至少还将需要10—15年的时间。

在这其中,作为传统汽车公司的代表,奔驰、宝马、日产、沃尔沃、本田等厂商就较为一致地将无人驾驶汽车的节点定格在了2020年,他们希望能够在5-6年后开始销售完全自动驾驶且绝对安全的“不死车”。但随着谷歌研发节奏的不断加快,很多传统汽车公司也已经开始将无人驾驶汽车的计划提前,希望能够在这场“抢滩战”中不落下风。

通用汽车表示,他们将在2018年推出无人驾驶汽车Super Cruise,这款汽车可以在高速公路和车流量较大路段进行半自动无人驾驶。奥迪方面则有意在2016年推出的全新一代A8上搭载无人驾驶系统,当然它不会完全替代司机,而是会帮助司机减轻一些驾驶上的疲劳感。

与奥迪相似,特斯拉CEO马斯克也计划在2016年推出半自动或全自动驾驶仪技术,将90%的驾驶工作交给计算机来完成,这是其“硅谷思维”又一次在汽车领域的展现。比特斯拉更想做“第一个吃螃蟹的”则是日本的丰田汽车,他们计划在2015年前后就将推出无人驾驶汽车,车上将配备“自动高速公路驾驶辅助系统”。

中国车企在做什么?

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无人驾驶汽车的起步整整晚了十年。标志性事件是,国防科技大学在1992年才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辆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汽车。但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中国无人驾驶汽车的未来发展却绝对不容忽视。

根据美国市场研究机构勒克斯研究公司最新公布的报告显示,预计2030年全球范围内将售出约1.2亿辆自动驾驶汽车,中国占其中的35%。与此同时,业内人士指出,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这无疑又是一次“弯道超车”的机会。因为相比在传统汽车制造上的追赶,无人驾驶汽车对于所有国家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发展中国家取得的突破有可能更大。

与美国一样,中国的无人驾驶项目最开始起源于国防科技的需求。但在研发主体上,与欧美无人驾驶技术多为IT巨头和汽车厂商推动不同,中国方面则多由大学高校和国防单位为主导,目前尚未进入主流车企的研发清单。

不过,随着众多国外车企加快无人驾驶技术的应用投入,中国自主车企也已经开始涉足这一领域。一汽、上汽、广汽三大集团,外加吉利、比亚迪都相继开启了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计划。只是,他们所采取的方式还是主要与国内的大学高校、科技研究院或是海外研究院共同研发合作,而非像海外车企那样,普遍采用自主研发。

在这其中,一汽集团与国防科技大学早在2003年就已经研制出了中国首辆配备无人驾驶技术的红旗轿车HQ3,并完成了从长沙到武汉286公里的高速路段测试,已具备了对抗雾霾、降雨等复杂天气的能力,可以说处于国内的领先地位。上汽集团与广汽集团则是分别与中航科工和中科院联手,签署了一系列相关的战略合作。

吉利方面,其主要是依托沃尔沃瑞典研发中心的先进技术,单独推出一套无人驾驶系统。李书福早先透露,最快有望于2015年或者2016年搭载。比亚迪则是选择与新加坡科技研究局通讯研究院合作,以实现利用电子线控系统对车辆刹车、转向及其他相应系统的掌控。

IT巨头VS车企谁会赢?

显然,无人驾驶汽车将会是一场“交通革命”,零事故、零排放、零堵塞是它力求实现的终极目标。麦肯锡全球研究所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在未来12项可能改变生活、企业与全球经济的颠覆性科技中,无人驾驶汽车也位列第6位,足以看出其受关注的程度。

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预计,作为未来智能交通中最具发展潜力的形式,到2040年,无人驾驶汽车的普及程度将达到75%以上,意味着道路上行驶的每4辆车中就有3辆会是无人驾驶汽车。与此同时,据分析,无人驾驶汽车在2025年就可以产生最高达1.9万亿美元的产值。这对于任何一个行业来说,都是具有足够冲击力的市场诱惑。

硅谷在行动,主流汽车制造商们也在行动,这更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胜利的结果关乎未来。从无人驾驶汽车的本质来说,相比于传统汽车,无人驾驶汽车是由计算机代替了人体大脑,摄像头和雷达相当于人眼,能实现360度无死角扫描,它们共同构筑了无人驾驶汽车强大的神经系统。恰好,神经系统的相互关联正是IT公司的优势所在,因为这离不开强大的后台数据、智能软件以及网络技术的支持。

但以谷歌、苹果、微软为首的IT巨头想要复制瞬间挤垮诺基亚、摩托罗拉等手机巨头的故事,这也并非易事。首先、汽车行业的供应链条上牵扯太多的利益捆绑,致使汽车在互联网化的变革过程只能是循序渐进式的,而非革命性的,类似特斯拉这样的“颠覆者”也是通过很多年的发展才最终成为了汽车制造商;其次、汽车行业与手机行业不同,创新、时尚并不是绝对必要的,因为安全、稳定才是汽车用户最基本的需求。

正如宝马中国高级副总裁韦睿所言:“我们比IT企业更了解汽车的参数,更能确保汽车行驶中的安全。”因为在他看来,你能允许你的苹果手机死机,但你绝不可能允许你的无人驾驶汽车在半路突然死机。这其实也正是汽车厂商死死攥住的杀手锏。

欧洲KO美国做先行者?

为了能够顺利推行自己的无人驾驶计划,谷歌早在2010年10月就研发出了旗下第一辆无人驾驶汽车,并进行了22.5万公里的实测,期间只发生过一次车祸。在随后几年里,谷歌无人驾驶汽车则逐渐获得了美国官方的认可。2012年5月,谷歌在内华达州获得了首张自驾车牌照,在此之后,加利福尼亚州、佛罗里达州和密歇根州也都通过并签署了相关法案,使得谷歌无人驾驶汽车可以得到合法化的道路测试。

但对于一些美国立法者来说,无人驾驶汽车在技术上的不成熟与不稳定,会导致很多安全隐患,他们本身对此充满了忧虑。所以对于谷歌的道路实测,一些意见领袖也都表达了相对否定的态度。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局局长戴维-斯特里克兰称,他们已经向各个州提供了无人驾驶汽车的指导方针,建议各州暂时不要批准相关项目。新泽西州众议员阿尔比奥-西尔斯则表示,他对这些车辆存在着太多疑问:即使有司机,要想保证每时每刻在纽约城里安全穿梭都难以办到,更何况是无人驾驶?

美国官方的不一致导致了无人驾驶汽车目前只能停留在测试阶段,想要实现商业化势必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与此同时,同样被卷入无人驾驶浪潮的欧洲国家却已经考虑将无人驾驶汽车彻底合法化,以保证他们能够走在无人驾驶汽车未来发展的前列,甚至早于美国推出真正的无人驾驶量产汽车。

2014年5月21日,路透社报道,欧盟在此之前已经提出了联合国道路交通公约的修正法案,该修正法案能够让驾驶员更理所当然地把手从方向盘拿开,以实现汽车的自动驾驶。更进一步讲,在德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家的推动下,这项新法案规定,只要汽车上有一位司机在,并且随时能够将汽车调回手动模式,那么无人驾驶汽车就将被允许在公共道路上行驶。这改变了1968年道路交通公约的第8条——“每位司机都必须随时控制着所驾驶的汽车”。

据了解,如果这项法案能够顺利修订成功,那么全世界将会有72个国家将其纳入自己的法律规定,覆盖面包含所有欧洲国家、墨西哥、智利、巴西和俄罗斯等。但在这其中,却并不包括美国、中国及日本这三个重要的汽车大国。

0
生成封面
网友评论
登录后才可发表评论 发布
相关文章

成功挑战极寒 亚星两款新能源客车交付鸡西公交

【EV视界综合报道】近日,亚星客车凭借JS6828GHBEV3和YBL6119GHBEV5两款新能源客车,成功突破鸡西市年均气温仅3℃,冬季极端低温可达零下30℃的极寒环境考验,为当地公共交通注入新活力。

2025年01月17日

源自宇通 行业首个600度自卸车成功挑战400+公里续航

【EV视界综合报道】2025年1月16日,“跑赢每一度 续航新纪录—宇通新能源600度自卸车实况运营挑战”在成都完美收官。此次挑战全程直播,广大客户、行业媒体及全网网友共同见证。“蜀道”虽难,宇通来战。宇通600度自卸车在客户实况运输场景下,满载开始挑战(重去空回且单边运距在50公里以上)。车辆累计行驶11小时,行驶400公里,电耗1.16度/公里。

2025年01月17日

助力南京环卫协会常务理事会 开沃集团共探环卫行业发展

【EV视界综合报道】2025年1月14日,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协会第五届第五次常务理事会议在开沃集团南京总部隆重举行。开沃集团作为新能源行业的领军企业,被协会选中协办此次重要活动,彰显了其对开沃集团综合实力的高度认可与信任。

2025年01月16日

无人驾驶:IT巨头PK车企,中美欧的竞逐

当无人驾驶飞机已在空中成为现实的时候,无人驾驶汽车究竟距离我们有多远?也许不出十年,我们就可以和我们的驾照说拜拜了!
evlook编辑
扫一扫阅读完整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