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视界报道】当前全球能源转型、汽车转型共同地聚焦低碳化和绿色化,氢能是实现这两大转型共同的支撑。在10月15日百人会主办的2020氢能产业发展创新峰会间隙,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公司总经理张银广接受了EV视界等媒体的采访,他指出,“十四五”是氢能产业链构建关键时期,目前面临政策、自主技术不成熟、应用规模小、氢能供给基础设施分散等制约瓶颈。他建议国家在政策层面破除制约,增加引导,在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上,希望国家能全面规划,而不是分散式由企业来牵头建设。
1、国电投在氢能发展领域要打造什么的格局和目标?
张银广:国家电投对未来氢能发展充满信心和希望,认为这是我国清洁能源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
国家电投从2016年开始到现在一直致力于氢能相关技术和产业布局。到目前为止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国家电投要成为未来氢能源的供应商,未来方向是大规模的可再生能源制氢和发电相结合。
第二,以国家电投氢能公司为依托,在关键技术和产品方面发力。目的在于发展产业的同时要为我国氢能产业打造自主技术和装备,不能受制于人。另外也能够快速推动整个产业发展,目标是尽快实现规模化发展。
2、国家电投是央企,发展氢能产业的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
张银广:国家电投现在四大发电集团中清洁能源占比最高,截止到今年底,清洁能源占比将会达到53%,下一步会到60%-70%。从这一角度来看,国家电投非常重视氢能发展。氢能是未来清洁能源的发展方向,理所当然成为国家电投重点发展的领域。
国家电投认为只有实现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制氢的贡献,才能根本解决氢能自主化供给,真正让氢能成为终端能源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氢能和可再生能源结合,可再生能源发电目前是国家电投的重要致力方向。
可再生能源一方面发电,一方面制氢,希望做到协同发展。现在电网的消纳受一定限制,如果电能和氢能发展结合在一起,把波动性进行抑制,这就是国家电投发展氢能的优势。国家电投本身是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大型企业,在制氢方面有很多资源。
另外,国家电投在技术方面经过了几年积累,目前为止,围绕制氢技术及燃料电池技术已经完成了技术积累和储备。从燃料电池的材料级就是催化剂、质子膜、双极板等都实现了自己的自主化,同时也在布局制氢技术。通过技术和产业两条线共同推动氢能产业的发展,这是国家电投的优势,也是宏伟的战略目标。
3、国家电投对全国氢能发展布局是如何规划的?
张银广:国家电投是目前最先对氢能产业实现系统性布局的央企。从能源线角度,现在集团分工是集团公司所属的省公司、二级单位负责能源线的建设。目前各个省公司,例如中国电力、上海电力以及重庆公司、江苏公司等都纷纷在能源线上布局,开展示范。
产品线角度,从技术研发到生产制造基地的部署,再到市场应用示范和推广,都在全面布局。国家电投已经完成了京津冀以北京为中心的研发及中试基地,现在已经建成。在宁波的华东氢能产业基地已经初具规模,宁波绿动公司已经完成了注册,产线已经具备了量产的能力,以宁波为中心,向整个华东辐射。今年以武汉为中心布局华中产业基地。打造这些基地的目的就是未来氢能产业快速发展时,能提供足够的炮弹,支撑产业快速扩展。
国家电投发展氢能的出发点是推动能源转型。希望把氢能快速推广、应用,能够替代化石能源,尤其是石油,解除国家目前对外依赖,首先要把产业链里一些关键环节掌握住,不被卡脖子,抓住和产业链相关的制氢环节及产能应用环境。只有把链路打通,才能起到推动作用。从材料开始做积累,下一步的战略布局是能源线和产品线并重,协同快速推动氢能产业发展。
4、国家电投在燃料电池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什么样的进展、突破?
张银广:这几年,国内在氢能技术突破方面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现在真正卡脖子的问题是在氢能技术装备上。
其实现在的自主技术已经具备了推动产业向前发展的条件。现在我们和国外的差距在于技术和装备的成熟度,我们虽然有技术,但是没有经过大量验证,还不成熟,发展规模太小,到现在为止燃料电池汽车只推广了6000多辆,下一步通过示范城市群,构建一些商业模式,让自主技术和装备成熟起来,是产业应该重视的地方。
国家电投这几年在燃料电池技术方面已经实现了材料级的全自主化积累,尤其是五部委列出的八项关键技术里,围绕燃料电池的六项技术,我们基本上已经完成积累,催化剂、质子膜、电堆等。国内自主技术已经储备,下一步怎么让技术成熟,是国家电投力推的方向。
5、氢燃料电池发展的应用场景在未来几年或更长时间内,主要在哪些方面?
张银广:从氢能应用来讲,现在的热点是燃料电池汽车。我认为近期可能是以推重型运输车和物流车为主,更多的是在石油替代方面,环境保护方面,社会效益会更大一些,这个应用场景可能会率先展开。下一步可能在船舶等其他行业,还有其他的一些应用场景会随着成本的下降,梯次打开市场空间。国家电投会联合合作伙伴一起分析这些应用场景,针对近、中、远来梯次推进。
要想氢能获得发展,必然具备可行性。现在的策略是通过社会化资本放到较长周期里。通过构建一个商业模式把它拉长,这样平均成本会下降很多,利用资本的力量,加上一定的政府引导资金,以小钱拉动大钱,构建大的应用场景,这是我们正在探索的应用路径,我们认为它具备可行性。
希望国家设立一些引导性政策。如果单独作为一个氢能产业推进,孤立去做,很难投入大量资金去做。如果把引导性政策于解决能源保障问题、解决环境问题结合起来。这样长期有效的政策可以让企业能够有规划的推动,离可操作和可商业化更近一些,从而做长远布局。
6、加氢站的建设速度对下一步的产业发展有哪些影响?
张银广:目前来看,整个氢能产业里边除了技术、商业模式之外,还有基础设施的瓶颈比较大。建议在能源基础设施方面,从国家角度出台一些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