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视界报道】汽车智能化无法阻挡的全球性趋势。智能座舱是汽车成为“第三生活空间”的关键,而成熟智能座舱的感知能力能够让一台车具备观察人和理解人的能力,人与车的融合交互也将前所未有的深入。
现有的智能汽车里已经有很多人工智能技术被运用到“人车交互”,不管是驾驶者还是乘客都可以通过语音、按键、触屏等方式发送指令,但在这些交互中更多是“被动”接受指令,虽然是准确直接,但有一定能够的用户学习成本,体验感有限。
在直接指令之外,如果想要整个座舱拥有真正的智能体验,还需要解决人没有说出来的需求,主动观察用户痛点,思考用户需求,这就要依靠视觉感知技术,通过观察用户最核心的需求,解决未能说出口的痛点并形成服务,才能给用户带来体验感的升级。
9月27日,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商MINIEYE,恰逢其时地推出了自研MINIEYE I-CS(In-Cabin Sensing)座舱感知量产方案,可为智能汽车提供领先可靠的舱内感知技术及相关配套服务,全方位保障舱内驾乘体验的安全性与舒适性。
MINIEYE联合创始人兼CEO刘国清博士
I-CS方案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与人工智能打造,包含驾驶员监测系统(DMS)、乘客监测系统(OMS)、物体识别与人车交互系统等功能,具有高精度、高效率、高鲁棒性等核心优势。
这套方案通过检测追踪包括头部朝向、面部表情、视线方向、手势及肢体关键点等人体视觉特征,分析驾驶员及乘客的身份信息、意图和行为,同时关注驾舱内的人员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物品检测,从而提供更安全、智能的车内体验。
基于“无感”主动式服务的五大场景
现场通过实车演示和MINIEYE智能座舱事业部总经理杨一泓女士的讲解,我们了解到,MINIEYE I-CS座舱感知量产方案的场景化应用功能,涵盖了分级式疲劳监测、超精视线追踪、安全接管自动驾驶、实时儿童看护、自然身体语言交互等等,这些主动式服务,降低了交互门槛和系统的学习成本,赋能座舱更智能人性化的驾乘体验。
MINIEYE智能座舱事业部总经理杨一泓
经过对市场需求的探索以及成熟的落地经验,MINIEYE总结出用户体验优秀的智能座舱技术,在于看见需求、主动决策。I-CS方案特别针对五大应用场景提供主动式服务:用户无需给出明确指令,即可感受到I-CS所带来的“无感”智能体验。
无缝入车:
I-CS采用无感式身份识别与活体检测技术,同时具备2D及3D摄像头方案,支持RGB图片与IR图片的交叉身份验证。当用户靠近传感器时,无需动作配合,即可快速完成活体判断并进行身份识别,以防有人用照片和视频对摄像头进行欺骗。主动为用户打开车门,快速登陆车机系统,保障座舱系统高效运行,简单来说,就是给用户提供一种丝滑的无钥匙驾车方案。
安全接管:
I-CS拥有两套视线方案,视觉感知精度可提升3倍,能判断驾驶员视线是否落在前方路面、中控、AI助手、内后视镜等7个注视区内。通过对驾驶员的注意力分析,确保在关键时刻,驾驶员能够及时接管自动驾驶状态中的车辆。
疲劳监测:
一个真正的智能汽车不仅仅可以察觉疲劳,还可以驱赶走负面情绪。提到疲劳监测,这也是用户最为熟悉的AI人工智能技术,但真正的疲劳绝不是闭眼、打哈欠的简单体现。
针对个人驾驶场景,I-CS打造了一套完善的且符合欧盟标准的疲劳监测系统,能够实时监测驾驶员头部姿态、眼睑开闭程度、视线方向以及眨眼频率等多维指标,并根据不同行为特征实现疲劳程度的量化分级。I-CS可根据驾驶员不同的疲劳程度,及时进行预警或终止危险驾驶行为,减少事故发生。
在大量验证当中,MINIEYE总结出了一套更科学的疲劳分级制度,这种体验对于用户是至关重要的。I-CS的能力不仅在算法精准,更多是对于应用场景、后处理的深入挖掘,以及大量的环境验证,这样的疲劳检测系统能够同时满足“准确、必要”两大前提。
儿童看护:
I-CS通过综合分析人脸属性、人体骨骼比例以及身长信息,能够准确判断成人与儿童。当识别到儿童,系统将主动触发儿童看护功能,持续对儿童进行状态、行为监测,关注表情、情绪、睡着与否,并实时反馈给前排家长,提醒其采取必要措施。
除此之外,还会监测儿童的安全,比如有没有待在安全区域、头手是否伸出窗外,肢体行为是否有异常。
一旦有儿童被遗忘在车内,系统还将提醒驾驶员返回,阻止成人锁车,若长时间无响应则立即请求报警,避免悲剧的发生。
多人娱乐:
I-CS创新性地打通了前后排的互动空间,借助视线、手势、头部动作等多种自然身体语言的交互方式,可实现多人多位置便捷互动。在此场景下,智能座舱的功能权重不再局限于靠近中控的前排,舱内用户都能感受到主动式服务的全新体验。
从算法设计到产品化全线加持的四大优势
MINIEYE认为,脱离了产品化的技术是“空中楼阁”。I-CS方案在针对场景化体验升级的同时,也基于大量的产品化积累和量产交付经验,通过“产品+工具”的一站式服务,有效保证方案从算法设计、功能开发、验证测试,到最终量产交付的产品化进程。为行业客户提供产品以外的更多附加价值。
自然身体语言交互:为了拓展更多的服务场景,MINIEYE提出自然身体语言(Intuitive Body Language)的底层交互逻辑,将“人车交互应该像人与人交流一样自然流畅”的理念植入I-CS方案,充分利用直觉式肢体动作,形成自然用户界面,降低学习成本的同时,也提升了舱内的真实交互体验。
全栈自适应:
MINIEYE可根据主机厂与一级供应商的不同需求,提供灵活封装的软件解决方案。可适配多摄像头模组及位置、支持CPU/GPU/DSP方案,并拥有移植不同嵌入式平台的成熟经验。
高性能计算:
I-CS自主研发的加速器可以根据硬件特点,对其常用的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优化,使其在有限的嵌入式平台资源上高效运行。这项自研技术对集成式座舱方案中的资源分配和算力占比更加友好,并为未来OTA升级奠定了良好基础。
开发工具链完备:
基于成熟的研发体系,MINIEYE建立起一套完备的自研开发工具链以及数据半自动标注平台,通过多项真值系统和可视化测试工具,为I-CS的定点量产和配套验收提供了扎实的技术支撑。
获超30个乘用车型定点的量产实力
作为国内领先的自动驾驶技术供应商,MINIEYE在ADAS领域已获得显著成绩,而其在座舱感知技术上的研发,从2017年就已开始。MINIEYE认为智能座舱会成为自动驾驶技术以外,推动汽车行业变革的又一“增量”,并且能够与自动驾驶产生良好的协同效应。
依托于领先的研发体系与丰富的量产经验,MINIEYE座舱业务已开始展现迅捷的市场扩张实力,座舱产品的大规模落地进程也正在全速推进中。截至目前,MINIEYE I-CS方案已取得30多个乘用车车型的项目定点。
坚持“内外兼修”全域感知路线的战略导向,近年来,MINIEYE凭借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两大领域的技术积累,以及大批量的交付经验,所提供的核心技术与配套服务能够有效应对汽车行业的定制化需求,并支持舱内舱外多种应用场景。
今年上半年,MINIEYE在ADAS领域的累计出货量已达到22.8万套,同比增长245%,标志着MINIEYE产品落地量产的全面爆发。
此次I-CS座舱感知量产方案的公布,巩固了MINIEYE“内外兼修”的全能形象。
在MINIEYE看来,智能座舱的未来一定是多感知、多模块相融合的未来,而不是语音、视觉、触觉、健康等技术等单打独斗。面对更特殊的场景和功能,MINIEYE也愿意使用多传感器结合方案为客户提供更多能力。
智能化浪潮席卷而来,智能座舱正在成为中高端汽车产品的标配, ICV Tank预计,2018-2025年期间中国智能座舱的市场规模复合年增长率预计达15%,2025年整个市场规模将攀升至1030亿元。
“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协同发展,MINIEYE “内外”兼修的差异化产品和服务,可谓潜力无限,在汽车行业国产化替代大趋势下,可以更深度地参与车型开发,更快速地响应客户在功能、成本控制上的需求,为行业智能化转型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