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EO是总部位于美国旧金山的知名设计咨询公司,另外在芝加哥、波士顿、伦敦和慕尼黑有分公司,也在上海设立了办事处。他们在Tomorrow in Progress项目中,探讨了很多关于未来的无人车及相应交通系统的设计理念,本文将其梳理后展现。
为什么是无人车呢?因为它们高效、安全,将会解决日益增长的城市密度问题。根据LUX的调查数据,在2030年预估无人车市场价值870亿美元,而每个共享的无人车可以取代11辆传统的汽车。未来主义者认为在欧美无人车会在15年之内普及,而IEEE预测2040年路上75%的车都会是自动驾驶。
但是消费者自身很难去想象未来无人车以及一整套交通系统的样子,在网站Automobility上,IDEO描述了三种概念车型,以及他们会对我们生活带来的具体影响。
概念一:当慢成为另一种快
当人们开始忙碌的一天或者自驾出游时,最不想面对的就是拥挤的交通。MIT智慧城市实验室负责人Carlos Ratti认为,根据无人车结合线路规划的共享,可以解决近80%的交通拥堵问题。
道路工程师判断目前的高速公路的使用情况是,每条车道每小时最多容纳2200量人为驾驶的车辆通过,这只占到道路使用饱和程度的5%。在高速公路上,无人驾驶汽车会排成“整齐队形”,以相对近一些的车距行驶,这种机制可能带来的潜在好处是,一让道路的使用程度达到最高,二是从空气动力学来讲也有助于节约能源。
可以想象,近车距就要求对车速的控制,这可能降低车辆的行驶速度。但双手被解放后,人们的通勤时间就可以转变成工作时间。
无人车还被认为可以减少90%的路上事故发生率。80年代中的时候,高位刹车灯的发明被认为大大减少了汽车追尾事故的发生,对于无人车而言,也需要一种指示灯机制,告诉外界此时车辆处于驾驶员驾驶状态还是自驾驶状态,如下图的红、绿灯。
技术小结:
系统:线路优化、车与车之间的通信,以实现“排队”机制
导航:GPS、路线感知技术、物体感知技术、车道保持和物体回避系统
基础设施:充电站、电力VS石油
概念二:21世纪的骡子
这是一辆拟人化的小型货车,他的名字是Cody。看他装满包裹的样子,你就知道他主要是做什么了:抢快递小哥的饭碗。未来可能会涌现一些自动化物流服务商,不仅可以做到让你看到包裹从哪里出库、送到了哪一站,甚至能告诉你他们在离你不远的红绿灯处,还有一分钟就会送达。
要达到更短的运送周期,就要不浪费一分一秒。人会在意工作时间,机器却不会,因此一个24小时运转的送货平台所有流程自动化之后,必然会提升货物的运送效率。除了运送货物,Cody还可以作为一个移动的货物自提处停在路边,让附近的剁手党可以尽快与包裹见面。
还记得前几天那组萌萌的拣货机器人Fetch&Freight么?我猜他们和Cody应该会成为好朋友。
技术小结:
系统:授权系统、包裹扫描和物品追踪设备、路线优化和车队集成软件
导航:GPS、路线感知技术、物体感知技术、车道保持和物体回避系统
基础设施:物流中心、充电站、电力VS石油
概念三:逆通勤——移动办公室
什么?在停车场办公?
美国有6亿个停车场,占据约10%的城市空地。既然在车库可以创业,在停车场为什么不能呢?更何况,停车场还有潜力改造成为移动办公中心,看厌了窗外的车水马龙,带团队到湖边驻扎似乎也是个不错的主意。如果今天要见重要客户,是要邀请他到办公室来,等等,还是把办公室开到他家门口?
你想到的第一个问题一定是,有足够快的网么?
Work On Wheel(简称WOW)移动办公室充斥着各种交互设备,玻璃窗既可以调节为透明,也可以用作一个交互显示器。桌子可以作为整个办公室的控制面板,并可以为团队提供一些相关服务,比如接入WOW平台,在需要的时候申请升级办公室或者租用其他办公设备如3D打印机等。公司也不必担心资料的泄漏,因为一切存储都在云端。
一天的工作结束,把团队成员送回家后,WOW需要回到控制中心充电、检修或者进行一些升级准备。
技术小结:
系统:授权和预订服务、智能玻璃和气温控制、高速移动网络
导航:GPS、路线感知技术、物体感知技术、车道保持和物体回避系统
基础设施:充电站、电力VS石油
面向未来设计,意味着面向尚不存在的人们
脑洞如此巨大,IDEO 称之为未来主义的设计(design futurism)。他们使用了构筑世界(worldbuilding)的方法,这已经成为一种较为常见的叙事方式:无论是科幻电影还是电子游戏,甚至广告营销和新闻中都会用预测和虚构的方式来阐述未来的可能性。
未来的某些部分是可预测的,比如二十年后全球人口规模;还有一些是更为随机发生的,如重大的科学发现、流行趋势的变化和人的变化——尽管随机,但其仍然是有边界、或者说有限制的。好的设计师和工程师会把限制与创新结合,让我们以一种更新鲜的视角去看待周围,激发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