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往苹果app stroe
搜索“EV视界”下载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技术
锂电池材料输运机理研究获重大突破

锂电池材料输运机理研究获重大突破

三元材料是目前锂离子电池广泛应用的正极材料,也是正在开展的国家电动汽车动力电池重大创新工程的关键正极材料。随着目前动力电池的需求越来越高,对锂离子电池的功率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电池正极材料具有快速充放电的性能,而影响锂电池充放电速度最重要的因素是正极材料自身的锂离子输运机理。日前,北京大学新材料学院的科研人员在锂电池材料输运机理方面取得重要突破,相关成果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志》。
作者:evlook
2015-07-09 02:22
全球首辆3D打印超级跑车诞生(高清组图)

全球首辆3D打印超级跑车诞生(高清组图)

最近来自美国旧金山的Divergent Microfactories(DM)公司推出了世界上首款3D打印超级跑车“刀锋(Blade)”。该公司表示此款车由一系列铝制“节点”和碳纤维管材拼插相连,轻松组装成汽车底盘,因此更加环保。
作者:evlook
2015-07-08 07:36
美国公司计划将3D打印汽车技术投入生产

美国公司计划将3D打印汽车技术投入生产

据外媒杂志7月3日报道, 易配置、即时亮相眼前的3D打印汽车即将触手可及。加州一家公司推出了一款3D打印跑车。该公司表明该车即将投入生产,可以显著减少“污染、原材料和资金成本”。
作者:evlook
2015-07-07 02:49
尾随一辆谷歌无人驾驶技术汽车耍耍

尾随一辆谷歌无人驾驶技术汽车耍耍

尽管前段时间因为车祸问题遭致非议不断,但谷歌无人驾驶汽车研发团队依然成功从加州交管局手中拿到了公开路试的许可,目前相关试验已经全面铺开。
作者:evlook
2015-07-07 00:42
夏日兜风,来一辆电动GinzVelo也是极好的

夏日兜风,来一辆电动GinzVelo也是极好的

电动自行车可以助你登山,头顶逆风驰骋,毫不挥汗地抵达工作地点,但无奈下雨天依旧会落得满身雨水。考虑到这一点,大多数手头宽裕的朋友都希望入手一辆人-电混合动力躺车。近日,弗吉尼亚发明家彼得?金茨伯格(Peter Ginzburg)推出了一款三轮代步工具--GinzVelo,相信一定能够满足大家的出行需求。
作者:evlook
2015-07-06 01:33
马斯克提出的超级高铁工程,或在亚洲首建

马斯克提出的超级高铁工程,或在亚洲首建

2013年,Elon Musk提出超级高铁计划,他认为超级高铁可以1200公里的超高时速远距离运送乘客。当时他希望这项计划首先在旧金山和洛杉矶之间建造。不过,这种延伸数百公里、以超音速行驶的超级高铁很可能首先出现在亚洲或非洲的某个发展中国家,而非美国或欧洲等发达国家。
作者:evlook
2015-07-06 01:24
第三方无人驾驶汽车技术在美国加州测试

第三方无人驾驶汽车技术在美国加州测试

硅谷一家初创企业Cruise Automation正在研发第三方无人驾驶汽车技术和相关设备。目前,Cruise Automation拿出的第三方无人驾驶汽车设备,称为RP-1公路自动驾驶仪。该系统预计售价约1万美元。在高速公路上,该系统将接管汽车行驶,让汽车在规定车道内行驶,并使用大量传感器和前后左右车辆保持安全车距。
作者:evlook
2015-07-03 06:24
充电 5 分钟续航里程480公里的电池技术

充电 5 分钟续航里程480公里的电池技术

去年四月,一家名叫 StoreDot 的以色列创业公司宣称掌握了一种能让智能手机 30 秒充满电的技术。但当时,由于充电器过大并且成本高昂,这家公司打算 2016 年左右再开始大批量将其生产上市。如今,它又回来了,带着这样的口号:一年后能让电动汽车在 5 分钟内充满电,并可供其跑完约 300 英里的行程(源于 GeekTime)。他们把这项技术叫做 FlashBattery。
作者:evlook
2015-07-02 02:16
大众开发液态烃太阳能燃料由CO2和水制成

大众开发液态烃太阳能燃料由CO2和水制成

近日,“Horizon 2020”向大众集团的一项研究计划投资了670万美元,该计划主要是推进一种液态烃太阳能燃料的开发及量产,这种燃料只需要阳光、二氧化碳和水便能生成。
作者:evlook
2015-07-02 02:11
科学家研车轮摩擦能源收集技术 提升续航

科学家研车轮摩擦能源收集技术 提升续航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工程分校的一个研发团队,开发了一种纳米发动机可以将汽车轮胎与地面摩擦的剩余能量收集起来,转换为电能,提高行驶效率。目前由该分院 的材料科学及工程助理教授Xudong Wang以及博士生Yanchao Mao在一辆玩具吉普上装配了该纳米发动机,展示了这项技术,在未来可应用于全尺寸路面车辆上,收集因摩擦产生的多余能量。
作者:evlook
2015-07-01 02:2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