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视界上海车展报道】通过本次上海车展明显可以感觉到,新能源汽车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此外,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9年和2020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达到了120.6万辆和136.7万辆。由此可以推断,未来,新能源汽车将会走进更多的家庭。
不过,实事求是地讲,目前新能源汽车存在的很多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里程焦虑、充电时间等问题依然在时时困扰用户出行,从而成为阻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障碍。什么时候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成为了很多人寻求的答案。
事实上,作为另一种新能源汽车,以氢为燃料的燃料电池汽车便能从根本上改变上述情况的出现。零排放、长续航、多环境适应,以及使用的便利性,都是它自身具备的优势。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氢燃料电池具备这么多优势,为何还没有得到普及?
在2021年上海车展期间,捷氢科技副总经理侯中军通过上汽集团《智咖说》汽车科技专题演讲,向车展现场观众面对面做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
氢燃料电池四大优点解决用户痛点
正如上文所说,虽然通过近几年的飞速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有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但是,里程焦虑、充电时间等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此外,纯电动汽车是否真的环保,也是近几年争论的焦点。
在本届上海车展《智咖说》中,捷氢科技副总经理侯中军列举的燃料电池所具备的四大优势,似乎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
首先,氢燃料电池真正实现了“零排放”,这既是指它发电过程的排放是纯水,也是指它从使用到报废的全周期基本是零污染。
目前我国已经向世界做出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实现碳中和,而这个承诺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制造业大国可持续绿色发展至关重要。
而氢能是进行大规模储能的理想介质,通过可再生能源发电电解质,再通过燃料电池利用氢气进行高效发电,实现了全周期零排放的能源消费生产循环,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战略愿景非常有效的路径。因此,氢能在这一过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而氢燃料电池汽车则是氢能产业发展壮大的契机。
在侯中军看来,“从氢燃料电池的技术有点,以及其在碳达峰、碳中和愿景下的意义,锂电池电动汽车已经步入快速发展通道的情况下,还是要大力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大力发展氢燃料电池产业。”
其次,氢燃料电池的能量密度在动力电池中目前是最高的,采用现有车载储氢技术,汽车就可以实现500-1000km续航。
或许有人会说,随着锂电池的不断发展,搭载锂电池的新能源车的续航里程在不断突破,现在也可以超过500km,氢燃料电池的优势何在?
事实虽然如此,锂电池和氢燃料电池都属于化学电源,技术也都在不断发展迭代。但是,从现在来看,氢燃料电池具备的“多环境适应”和“使用便利性”的特点是锂电池还不能比的。
第三,在“多环境适应”方面,燃料电池可以耐受零下30摄氏度到45摄氏度环境温度。
据侯中军介绍,“氢燃料电池的低温适应性,远远优于锂电池。”他以上海举例,“上海最冷的冬天也就-5oC左右,即使是这样,开纯电汽车的朋友仍然会担心电池在低温下的续驶里程缩减问题,而到了东北地区,极寒天气下温度会低至-30oC,这种情况下锂电池的充放电性能会大幅下降,甚至存在无法进行充放电的情况,这就不是里程缩水,而是无法使用的问题了。但是氢燃料电池汽车可以在-30oC下完全可以无辅热快速启动,整车的动力性系统和续航里程基本不受低温环境的影响,所以我们的驾驶员朋友不再会有低温条件下的续航焦虑,更不必为冬、夏两季开不开空调而纠结了。”
最后,在燃料加注时间方面,氢燃料电池的加氢时间仅需3-5分钟,时间与燃油车加油大体相当。
在侯中军看来,“3-5分钟的燃料加注时间,比肩加油的效率。通常锂电池正常充电需要几个小时充满,即使快充也要十几分钟,且不说快充对电池是有一定损害的,只讲快充对基础设施的高要求,也导致快充装置难以随处可见。“
不难发现,氢燃料电池不仅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了用户的痛点,而且对于我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有着重大意义。
不过,虽然氢燃料电池拥有诸多优点,似乎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最佳选择。但是,从目前来看,它还没有到大规模应用的地步。
捷氢科技如何推动氢燃料电池高速发展
从目前来看,氢燃料电池还不具备大规模普及的能力,而为了推动实现产业的快速发展,侯中军表示,捷氢科技面对三个问题:产品力、产业链、上游的氢能供给。
首先,关于“产品力”的问题,侯中军告诉现场观众,2020年8月24日,捷氢科技在电堆产品发布会上,就已经提出了未来的产品理念:车规级、高性能、高可靠。
目前,汽车的应用环境包括零下30摄氏度~60摄氏度温度范围、震动、粉尘等,这就要求产品要用尽可能低的成本,保证大批量的情况下,每一件产品在这样恶劣的情况下长耐久高可靠的工作,这对于处于产业发展初期的燃料电池系统产品来说,难度还是很大的。
而捷氢科技则通过体系的力量来保证车规级要求。具体来说,捷氢科技建立了车规级的开发体系和验证体系,从整车到系统到零部件再到零部件材料的技术链与产品链条上,通过自顶向下的正向设计和自底向上的产品验证模式,保证产品设计的高性能与高可靠。把质量和成本控制与产品开发进行同步工程,保证产品的一致性和成本精益性。
其次,在“产业链”方面,目前燃料电池汽车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燃料电池系统产品相关产业链比较薄弱。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捷氢科技采用的方式是通过产品和业务的深度合作,来带动上下游合作伙伴的共同发展。
目前燃料电池系统的核心部件,如空压机、氢气循环泵和电子水泵等均实现了燃料电池系统的一级零部件100%国产化,大大提升了成本竞争力和供应链保障能力。
与此同时,合作开发的产品成果现在已经在对全行业进行销售和服务输出,为同行业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和案例,也降低了全行业的开发投入和试错成本。
此外,目前产业链还有一个挑战是燃料电池电极核心材料的国产化能力问题。目前,在质子交换膜、扩散层和催化剂等电极材料方面的量产资源主要来自于日美欧等,而捷氢科技正在与国内有实力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希望在未来的两到三年,会把燃料电池产品的国产化率进行得更为彻底、更为深入,成本也会进一步下降。
最后,关于燃料电池汽车上游,氢能基础设施方面,上汽集团先后同宝武集团、上海化工区、机场集团、华谊集团等伙伴签订协议,强强联合,推动加氢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捷氢科技也在加快产品迭代,积极推动燃料电池汽车车辆的引用推广,提升加氢站需求规模,促进燃料电池汽车的规模化发展,推进车站联动、协同发展。
写在最后
诚然,燃料电池虽然有诸多优点,不仅能够解决用户痛点,而且也有助于我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但,它目前存在的问题也并非容易解决。而通过捷氢科技副总经理侯中军的演讲可以看出,目前捷氢科技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由此也有理由相信,捷氢科技在技术上的储备,将推动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