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视界报道】2025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在各界高度关注下如期举行。在此次会议上,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以“用户至上,安全第一——以全域AI推动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分享了吉利在新能源变革中的成果、全域AI化布局的思考及实践,展现了吉利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战略眼光与积极作为。接下来,让我们深入了解吉利在这些方面的具体情况。
吉利汽车在新能源浪潮中的发展成果
当前,全球汽车行业正经历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深刻变革,中国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引领者,成绩斐然。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高达1286万辆,占全球总量约70%。在这样的大环境下,2024年也成为吉利汽车集团全面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全年总销量达到217.7万辆,包含沃尔沃后总销量达334万辆,同比增长32%,创下历史新高。其中新能源销量达到88.8万辆,同比增长92%,新能源总销量位居行业第二位。12月份国内新能源渗透率达到58.6%,超过行业平均水准,相较于2021年6.7%的渗透率实现了跨越式增长。
这一成绩是吉利三年多来坚定新能源和智能化转型、坚持技术创新的结果,也表明吉利在这场变革中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节奏。基于这些出色的发展成果,吉利进一步推进全域AI化布局,为未来竞争积蓄力量。
全域AI化布局的思考与实践
智能化是汽车行业未来发展的大方向,而AI人工智能则是智能化最强大的推动力。在新能源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果后,吉利深知要在未来竞争中保持优势,必须紧跟智能化趋势。2021年,吉利推出两个蓝色行动计划,分别从纯电和混动两个方面发展新能源,并以全面智能化为基础,明确未来所有产品都将走向智能化。
2025年是智能吉利2025战略的收官之年,吉利围绕芯片、操作系统和技术数据开展智能化全面布局,从大算力、大模型和大数据三个维度推动智能化工作。
在大算力方面,吉利建立了星睿智算中心,2022年算力达到102亿次/秒,位居中国车企首位。2024年发布《台州宣言》,通过五大战略举措加快智能化布局。吉利打通生态链,联合多家企业成立全球唯一的智能汽车算力联盟——星睿智算中心2.0,实现了从千卡时代到万卡集群的跨越,综合算力达到23.5EFLOPS,仅次于特斯拉,为全域AI战略落地提供了强大的算力保障。
在新能源转型之初,吉利就同步开始布局AI大模型的开发团队。联合阶跃星辰进行多模态通用类大模型的开发,参与阶跃Step-Video和Step-Audio,可实现语音类和视频类内容生成。同时,将阶跃的多模态通用大模型与吉利的星睿垂类大模型相结合,丰富了汽车在智能空间的交互场景体验。为推动汽车行业AI技术的创新与普惠,今年2月,吉利向全球开源这两款大模型。
目前,吉利具备L2级以上智能驾驶车辆超过750万辆,实际行驶里程超过百亿公里,位居中国车企第一。通过星睿大模型能力,吉利建立了AIDrive大模型,具备强大的场景生成能力,每小时生成万公里级的复杂智驾工况,构筑了虚实融合的世界模型,使智驾训练效率提升了30倍以上。这些全域AI化布局的成果,为全域AI赋能整车智能化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域AI赋能整车智能化应用
基于全域AI化布局的成果,吉利加速了整车智能化应用的全面落地,持续提升用户体验。通过大算力、大模型、大数据的系统构建,吉利形成了行业领先的AI体系化能力,并赋能整车、能源、底盘、智驾等领域。
自研的星睿AI云动力大模型,将传统的规则控制升级为AI智能管理。通过实时感知车外温度、湿度、海拔高度和坡度等路况,智慧调整整车的能量管理策略,使电混车型的油耗降低了10%-15%左右,电混轿车百公里亏电油耗进入2升时代,电混SUV亏电油耗进入3升时代。随着大数据的积累,今年推出的星睿AI语音动力大模型2.0版本,预计可让电池寿命提升15%以上,同时降低5%以上的能耗。
在底盘技术方面,吉利自研的AI数字底盘通过AI算法实现后轮扭矩精准矢量分配,确保车辆在漂移时姿态平稳不失控。实现了全球首个汽车无人驾驶漂移反应速度仅需4毫秒,比人类极限速度快25倍,可自动控车避险,为用户提供更主动、更可靠的安全守护。
今年3月3日,吉利推出统一智驾方案“千里浩瀚”,不仅解决功能有无的问题,更注重智能的安全性和易用性。在全域AI的赋能下,AEB刹停能力提升至135公里/小时,首发G-AES通用障碍物连续自动避让功能,并面向未来L3级智驾技术,将安全冗余提升至行业新高度。“千里浩瀚”提供五大层面的智驾解决方案,以满足不同人群需求,强调安全平权。安全始终是吉利造车的第一优先级,也是进入全域AI时代打造产品的基本准则。
写在最后
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的发言展现了吉利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坚定决心和积极探索。通过全域AI化布局,吉利在算力、大模型、大数据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并将其应用于整车智能化的各个领域,持续提升用户体验。同时,吉利始终将安全放在首位,呼吁行业重视安全,愿与行业携手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